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荃攻打南京獲勝。因其立下軍功,受到朝廷封賞。但也因曾氏兄弟主掌大權,手握重兵,遭到一些大臣的猜忌。
大清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曾國荃四十一歲之際,曾國藩贈予他十三首組詩。其中第十首是:
「左列鍾銘右謗書,人間隨處有乘除。低頭一拜屠羊說,萬事浮雲過太虛。」
(節錄自《沅圃弟四十一初度》)

詩文大意是:對於位高權重之人,往往他的左邊陳列著鐘鼎銘記的功勳,右邊則是誹謗他的狀書。人間隨處變幻莫測,那些看不見的風險,此起彼伏就像算數上的加減乘除,沒有定數。曾國藩建議弟弟要像屠羊說一樣低調做人,對功名之事謹慎謙讓。人間萬事就像天上的浮雲,最終都會一消而散。

曾詩所言「低頭一拜屠羊說」,這位屠羊說是楚國的一位小人物,從事屠宰工作,是《莊子‧讓王》中講到的人物之一。
春秋時期,楚平王聽信費無忌讒言,殺了伍奢、伍尚父子。伍奢的另一個兒子伍子胥連夜逃脫,輾轉來到吳國,成為吳王的重臣。為了報父兄之仇,伍子胥帶領吳軍攻打楚國。此時楚平王已死,其子楚昭王在位。楚軍難敵大軍,昭王喪失國土,逃往隨、鄭二國。從事屠宰工作的屠羊說(音月)也跟隨國君逃亡在外。
楚國大夫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秦哀公出兵助楚,後楚昭王返回郢都。凡是曾經和他共患難,不離他左右的臣子,昭王想重重地賞賜他們。
輪到賞賜屠羊說時,屠羊說拒絕了。他說:「大王喪失國土,我也失去了宰羊的工作;如今大王返回楚國,我也可以重操舊業。有了工作,臣的報酬也得以恢復,還要接受什麼賞賜呢?」
楚昭王下令,強制他接受賞賜。屠羊說還是拒絕了,他回覆道:「大王失去國家,不是為臣的罪過,所以我不敢坐以待斃,等著被敵人殺害;大王返回楚國,也不是為臣的功勞,所以我也不敢接受賞賜。」於是昭王想親自接見他。
屠羊說再一次拒絕了,他這樣回答:「按照楚國之法,凡是立下大功之人,必定在接受重賞之後,才能享有國君親自接見的禮遇。如今,我的才智不足以保全國家,勇武也不足以消除敵寇。吳軍進攻郢都,我因為害怕而躲避敵軍,所以並不是我有意追隨大王逃亡在外。如今大王想要廢棄國法,違背條約接見我,這可不是臣想聞名於天下啊!」
楚昭王對將軍司馬子綦(也作司馬子期)說:「屠羊說雖然身居卑賤,但他講述的道理很深刻。」於是請司馬將軍代楚王以三卿之位延請他。
屠羊說知道之後,依然不願意接受高官厚祿。他知道三卿的地位和俸祿,遠遠比他在屠宰作坊要高貴得多。但他不願意為了貪婪高官厚祿,就損害國君的英明,使國君背負濫賞的名聲。到最後,這個被楚王尊敬的小人物始終都沒有接受封賞。
屠羊說雖然身分卑微,但心胸曠達,不慕名利,令當時的楚王和後世的大清名臣感佩不已,甘願「低頭一拜」,向千年前的賢者致以敬意。@*#
(據《莊子‧讓王》)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