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所聞錄》記載,晚清名臣曾國藩擔任兩江總督時,府上招納了不少名士。當時有「三聖七賢」美稱的名流雅士,都是理學家。曾國藩仰慕他們的高名,將其安置在府上,並為他們提供優渥的待遇。平日,曾國藩跟他們探討學問,但沒有讓他們參與行政上的事務。
這些名士中,有一位老先生寫了一篇文章,名為《不動心說》,獻給曾國藩。這位先生自誇品行出眾,「將我安置在曼妙的少女旁邊,問我是否動好色之心?我說:『不動』。又將我安置在紅藍大頂旁邊,問我是否對高官厚祿動心?我說:『不動』。哪怕將人間的一切誘惑,都擺在我的面前,我都絕對不動心。」

當時,曾府上有一位幕僚是四川中江人,名叫李鴻裔,此人字眉生,號香嚴。李眉生風流倜儻,很有才華,行事向來不拘小節。由於他聰明俊朗,曾國藩很賞識他,待他就像自家的子姪一樣。曾國藩有一間密室,一般人進不去。但是李眉生可以自由出入,沒有禁忌。可見曾國藩對他的器重。

一天,曾國藩和李眉生坐在密室談話,下人來報,說有客人到訪。曾國藩起身出去會見客人。李眉生一個人坐在密室,翻看案几上的公文和書信。正好看到這篇那位老先生寫的《不動心說》。
李眉生讀了讀《不動心說》,不禁大笑起來。他提筆在旁邊寫道:「曼妙娥眉旁,紅藍大頂旁,你都不動心,卻只想見中堂。」清朝時期,內閣首輔大學士、協辦大學士都被稱為中堂,也是宰相的別稱。
李眉生寫下戲言,扔下筆就出去了。曾國藩送走客人後,回到密室,看到題字,嘆息說:「一定是眉生這小子寫的。」於是招呼左右,叫他們把李眉生叫來。但是,李眉生已經出去了,不在府內。
曾國藩就派人拿著令箭,到秦淮河去找。讓他們一定要把他找回來。眾人在秦淮河的一艘船裡找到了李眉生,架著他的胳膊把他帶回府中。

曾國藩指著《不動心說》上面的題字,責問他:「這是你寫的吧?」李眉生沒有否認。
曾國藩教訓他說:「這位老先生或許浪得虛名,嘴上說的和實際做的不一定一致,我也知道。然而他能取得優厚的資糧,正是仰賴這些虛名。今天你非要揭穿他,使他失去衣食薪水,他對你的仇恨,怎麼能是平常小小怨恨所能相比的?說不定你還會因此招來殺身之禍呢!你還不知道該停止嗎?」

李眉生聽了,驚恐地接受了教訓。從此收斂自己的言行,最終成為一代名儒。(事據《所聞錄》)@*#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