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明燈──行善力量有多大 鬼來告訴人

作者:任采真
人類正在被指引,走向美好的未來。(fotolia)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5787
【字號】    
   標籤: tags: , , ,

七月十五日中元節,人間道中,人們在中元節會想起什麼來呢?相信很多人會想起祭祀鬼神、普渡報恩。有沒有這回事呢?

中元節民俗 普渡報恩

中華文化中過「中元節」,人與天地神鬼的互動由來已經很久了。從南朝梁朝始有盂蘭盆法會,人們在這一天以殊勝的盂蘭盆齋供養佛僧,恩報今世和七世親恩;從宋代起,道教的中元文化大興,祭祀求赦亡靈罪愆、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儀式與民俗活動甚至延續一個月。

南宋人們不分宗親貴賤都辦祭祀拔孤魂,各個道觀超度的盛況一時,民俗歲時記《夢粱錄》就有記載:「七月十五日,⋯⋯其日又值中元地官赦罪之辰,諸宮觀設普渡醮,與士庶祭拔。宗親貴家有力者,于家設醮飯僧薦悼,或拔孤魂。」

圖為台灣台東建醮牌樓及普渡醮活動一景。(中央社)

儘管中元節人們憐憫孤魂野鬼行普渡,可是也不是所有的鬼魂都能均霑經懺超度,還必須是比較善的鬼、罪業比較小的鬼才有這個福分。清乾隆年間的著名學者、禮部尚書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記載不少有關鬼的拾聞,其中有這麼一段故事,就跟這個有關。

淪餓鬼道百年不得超度

《閱微草堂筆記.第十一卷槐西雜志一》記述景州人李晴嶙說的一個沉淪餓鬼道百年不得超度的故事。說有位姓劉的書生以一所古寺作學堂,教兒童讀書。一天夜裡,月色微明,他隱隱約約看到園中人影晃動,以為是賊,卻聽到兩鬼隔牆求助。

劉生吃驚地詢問為何找他求助?聽到牆外的鬼回答說,他們因生前造了惡業,墮在餓鬼道中將近一百年了,飢腸轆轆。因看他是有慈悲心的人,所以來求賜一些殘羹冷飯,解解飢腸之苦。

劉生想起了佛門中的救濟、超度法事,就問:「佛門中經常舉行經懺法事,這功德足以救濟陰間餓鬼。你們為何不求寺中和尚超度?」

餓鬼回答說,能夠得遇超度的鬼輩,也得靠前世種有善因。餓鬼倆描述了他們得不到救濟的原因:「我們倆上輩子忙忙碌碌鑽營於仕宦之途,看誰權勢大,就巴結附勢……得意時從未扶窮濟困,沒有積下足夠的善因,如今落入餓鬼道,怎能得到超度的善緣呢?」

惡鬼又繼續補充說:「所幸當初我們對不義之財,並不吝惜,對孤寒故舊也給點小周濟,所以偶爾還能得到點小哀憐,有一口殘羹剩飯吃。不像目犍連(也稱目蓮或目連)的母親那樣,落入大地獄,縱然有食物送到嘴邊,也化成猛火焦炭,連佛的大神通,也救不了她!」

劉生聽著聽著,心生憐憫,應允了餓鬼。餓鬼倆感激莫名,嗚咽著離開了牆邊。

目犍連的母親因生前罪業深重,落入餓鬼道大地獄,縱然有食物送到她嘴邊,也盡化成焦炭。目犍連雖能下地獄找到亡母,卻也解不了母親的業、救不了她。圖為《目連救母》劇照。(大紀元資料)

行善的力量自救

從那時起,劉生如約把殘羹剩酒灑向牆外濟餓鬼,雖然能感覺到他們存在,可是再也沒有來找他。

過了一年多,一天夜裡忽然聽見兩鬼來道謝和告別。劉生問:「你們將往何處去?」

餓鬼說:「我們兩個墮在餓鬼道中一百年了,都沒有法子超脫,想來想去,只有作善事來自拔。」

接著餓鬼說了自己的自救善行。當他們在樹林中見到有人要來彈擊野鳥,就先驚嚇鳥兒讓鳥飛得遠遠的,當見到有人要下網撈捕水中的魚,就先驅趕魚兒,使其不致觸網。就因為餓鬼們的這一善念,感動了神明得了赦免,現在得以脫離鬼域,去轉生了。

也就是說,罪業深重,沉淪餓鬼道而得不到佛道法事救濟的鬼,橫下一條心自救,發了善念做了善事,盡所能地救濟生靈,就這樣把自己從百年沉淪中拔救出來了!

回頭看看目犍連救母,目犍連是釋迦牟尼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然而他要救母,憑他一人的神通也解不了亡母深重的罪業,大神通的他也救不了墜入餓鬼道大牢中的母親。

台灣宜蘭頭城中元節民俗建醮普渡的重頭戲「搶孤」。(中央社)

中元節傳說是地官生日,人們在這一天祈求地官慈悲赦免罪業。神明大慈悲!凡人誠心改邪歸正,虔敬的善念、絲毫的善行,都在為自己造福;倘若違反天理,卻一味祈求赦免,也只是一廂情願。

善的力量有多大?兩餓鬼善念善行,利他自救,解脫了百年沉淪的罪業枷鎖。善行之力果然無量!@*#

責任編輯:方沛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中元節的起源為何?黃曆七月半有什麼文化特色?不管是佛教的盂蘭盆會、道教的中元節祭拜都落在黃曆七月十五日這一天,中華文化圈尤其是閩南、台灣還有黃曆七月是鬼節、黃曆七月鬼門開的俗諺和「中元普渡」風俗。古人怎樣過七月中元…中元節文化節俗和救贖倒懸、慈悲赦罪、超度亡靈孤魂有關…代代形成渾厚的中華文化內涵
  • 「中元」內涵很深厚,人們在這一天供養佛僧孝親報恩、祭祀求赦亡靈罪衍、建醮普渡孤魂野鬼,有的儀式與民俗活動延續一個月…人與天地神鬼多元時空的互動。在華人圈有七月「鬼節」、七月鬼門開的說法。台灣香港的鬼月節俗很盛大…古人的中元節俗…
  • 基隆市中元祭遊行檢討會,11日在基隆市政府第一會議室舉行,由市長林右昌親自主持,各姓氏宗親會及表演團體均出席與會,會中並頒發3個優等獎、15個甲等獎及4個傑出表演團體,鼓勵他們在中元祭遊行中的傑出表現。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 常人中有「好人沒好報」這樣的說法,意思是有些人做了善事,卻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報,甚至還遭遇不好之事,因此感覺老天不公,甚至抱怨老天。殊不知天理衡量著一切,禍福早已註定,好人遇到的壞事,恰恰是老天在幫你消減之前的罪業,以讓你在消減完罪業後,來世得福報。清朝梁恭辰編撰的《勸戒錄》中記述了兩個耐人尋味的故事。
  • 清朝安徽商人汪某,在浙江一帶從事鹽業生意。他性格素來豪爽,雖每日與錢打交道,卻並無利慾之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