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貿易戰 中共倉促應戰失方寸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signs trade sanctions against China on March 22, 2018, in the Diplomatic Reception Room of the White House in Washington, DC, on March 22, 2018.
Trump will impose tariffs on about $50 billion in Chinese goods imports to retaliate against the alleged theft of American intellectual property, White House officials said Thursday. / AFP PHOTO / Mandel NGAN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MANDEL NGAN/AFP/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7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張頓綜合報導)7月6日,美國正式對34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收25%的關稅,標誌著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在開打前,中共曾制定了一系列對策,甚至向華爾街及華盛頓政客打探川普的政策,但最後仍未能阻止美方對中共徵收罰性的關稅。
貿易戰前 中共如臨大敵
在美中貿易戰開打前夕,中共正處於內外交困之際。在國內,退伍老兵的維權活動此起彼伏且聲勢浩大。
6月19日開始,江蘇鎮江發生了為期數天的退伍老兵維權抗議,並得到20多個省市退伍老兵的聲援,雖然當局23日對老兵用武力清場,但仍無法阻止來自全國各地老兵湧入鎮江市。
6月30日至7月1日,中共三名副國級高官聚首河北省,召開高規格的退役軍人大會。儘管如此,7月1日,重慶百餘退伍軍人走上街頭維權。7月9日,河北老兵在石家莊、邢台等地聚集抗議……
5,700萬退役軍人的安置問題一直是中共最頭疼的問題之一。本次退伍老兵接二連三的維權活動,適逢中美貿易戰開打之際。
港媒《明報》7月3日的評論文章說,出席本次會議的沒有軍方代表,而是三名副國級的中共副總理孫春蘭、政法委書記郭聲琨、國務委員兼公安部長趙克志,可見該會議的中心主旨是「維穩」。
文章說,因為中共暫時還無實力出城與美國一戰,唯有高築牆廣積糧、據城死守,關鍵是城裡不能自亂。
7月2日,新一屆中共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金融委)成立,除中共國務院副總理劉鶴主任外,該委員會成員包括來自央行、銀保監會、證監會、中財辦、發改委、財政部、中宣部、中宣部、網信辦、中紀委等10多個重量級部門的高層。
文章說,中共召開金融委會議,同樣是為了防城內自亂。報導說,中共發改委近日發官方文件,稱將包括糧食、礦產、鐵路、電網等在內的22個領域放開對外資的限制,也同樣是防止國內爆發經濟危機,因為在美國咄咄逼人的貿易戰攻勢下,地方政府的債務危機有可能爆發。
中共倉促應戰
面對美國指控中共盜竊知識產權、強制性技術轉讓、傾銷、歧視性非關稅壁壘、產能過剩以及產業補貼,美國將對包含重要工業技術在內的500億美元的中國產品徵收25%關稅,中共除召開金融委會議、發改委下發文件外,中共還在近期出台了如下對策。
包括自7月5日起,中共央行宣布下調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用以支持「債轉股」,加大對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本次定向降準,將釋放約7,000億元的資金。
外界認為,中共央行本次降準,一個目的是為削減債務,「防範系統性風險不發生」;另一個目的是應對中美貿易戰一旦開打,有利於中國商品的出口。
同時,北京當局還在短短4天內推出多項對外開放措施,涉及多個重大敏感領域,如能源、稀土、電網等關乎國家經濟安全戰略的產業,且不斷加碼:
7月1日起,大幅下調汽車整車和零部件、化妝品、水產品等一大批商品進口關稅;6月30日,自由貿易試驗區取消了石油、天然氣勘探開發限於合資、合作等多項限制,開放程度較全國版更進一步;29日,中共商務部出台簡化外商投資的手續,放寬了服務業、製造業、採礦業的外資准入限制;28日,中國發布2018年版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製造業投資限制基本取消,金融、交通運輸、能源等多個領域市場准入亦大幅放寬。
中國外經濟貿易大學國際經濟貿易學院教授崔凡表示,中方這次開放力度前所未有,歷史罕見。但也有分析認為,中共此舉意在降溫,有向美方示好之嫌。
香港《蘋果日報》7月2日援引時事評論員劉銳紹的話表示,這是中方在貿易戰中誤判形勢的惡果出現後,被迫推出措施順應美方要求。
劉銳紹說,中國經濟經過急劇膨脹擴張,浮現兩大後遺症,「一是經濟達到臨界點」,例如北京力倡的一帶一路,「大約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預期虧本,投資收不回來,令中國外匯儲備大幅降低,隨時引發中國內部經濟危機」。
二是,中共本次的所謂對外開放也只是從技術層面考慮,一方面中資在本土市場占有的份額有優勢,另一方面是放寬的行業是中共研判追不上國外技術,如在汽車業開放對外資限制,「因中國追了多年追不上,放棄這個市場」。
港媒放風中共貿易戰策略
面對即將開打的中美貿易戰,中共怎麼打,《香港經濟日報》7月3日報導說,中共至少有中央外事工作會議等3個重要會議的分析部署,又有多個智囊智庫召集的座談討論,大體形成對美戰略戰術,簡而言之,就是「一個打三個不打」。
「一個打」,就是雙方雖然進行了多輪談判,但還是沒有解決美方提出的條件,過去談判的階段性已結束,即等同貿易戰開戰。「三個不打」就是不打「新冷戰」、「不打政治戰」、「不打川普」。
報導說,中共力爭把貿易戰限定在目前爭執中的貿易和市場層面,爭取包括美國傳統盟友在內的更多國際社會的支持,如果一旦升級成政治、意識形態之爭,中共將失去很多國際支持;北京已嚴令不得對川普個人作攻擊。
在力爭國際社會的支持方面,中共企圖聯合歐盟共同對付美方,並許諾向歐盟「進一步開放市場」,但5名歐盟官員和外交官7月3日告訴路透社,歐盟已拒絕了北京方面提出的聯合反美的想法。
對於北京提出的「不打川普」,香港《明報》7月4日的文章說,無論是國內會議還是接見外國政要,習近平等北京高層都沒有對美國提出公開批評,說明北京會把「不掀桌子」的努力堅持到爭取「轉圜」最後一刻。
中共應對失措
中共財政部官員、大陸學者等普遍認為,美國總統川普上任以來,中共對美國的對華政策出現了「重大誤判」。
其中,吉林大學金融學院院長李曉日前在畢業生典禮上說,自2016年美國大選開始一直到今年3月份貿易爭端,再到今天,中方對美國的判斷屢屢失誤。很少可以對美國做出可持續性的、理性的研判,「不僅容易出現誤判,甚至出現錯判。」
《香港經濟日報》6月26日報導說,中美貿易戰發展到今天的局面,是因為中共在三方面低估了美國:低估了川普維護美國利益的意志,低估了美國政界的團結,低估美國國民對川普的支持。
報導說,中共一直以為川普是「商人總統」,給點甜頭和面子,就可令他對中共放軟手腳,所以川普上任後,中共一直試圖與他及其家人發展私人關係,卻低估了他維護「美國優先」的決心。
除研判錯誤外,中共對美國總統川普的對華政策也被指是「一頭霧水」。
據美國的Politico網7月6日報導,中共政府向華爾街和華盛頓內部人士打聽川普總統及其決策內幕,以便「知己知彼」,但結果是一頭霧水。
報導說,美國公司領袖和美國前政府官員們多年來跟北京關係密切。比如黑石集團執行長蘇世民、摩根大通總裁戴蒙(Jamie Dimon)和前財政部長鮑爾森,都接到過中共官員們的電話,對方急切地希望了解,是什麼驅動川普採取貿易行動。
但報導援引知情人的話說,蘇世民、戴蒙、鮑爾森等人幫助中共對付川普政府的努力常常是一無所獲。
外界認為,中共的茫然,在於從未接觸過像川普這樣一位美國總統。過去幾十年,美國政府對中共奉行的是「接觸、合作、影響、改變」的策略。川普2017年上任以來,美國就從過去對中共的「綏靖政策」改採「強硬的態度」,川普多次公開說要扭轉中共對美的掠奪性的貿易政策,確保中共終止數十年來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及停止盜竊美國知識產權等。
封殺中移動? 美國對中共的壓力越來越大
中美貿易戰即將開打前夕,美國又瞄準中國的另一個電訊科技巨頭、全球最大電訊商中國移動(China Mobile)。
7月2日,美國國家電信和信息管理局發布聲明說,基於國家安全考慮,建議聯邦通信委員會拒絕「中國移動」2011年提出的在美國與其它國家之間提供服務的申請。
聲明指,「中國移動」容易被中共利用、影響和控制,中共政府可利用該公司建立的連接,進行經濟間諜和情報蒐集活動,對美國構成無法接受的國家安全和執法風險。
成立於2000年4月的中國移動,是中共的大型國有企業,去年它的收入達7,405億元,用戶人數接近9億。作為大陸行業龍頭的中國移動,2011年就向美方提出在美國獨立開展業務的申請,但都因「可能危害美國國家安全」受阻。
《香港經濟日報》7月4日報導說,這是美國狙擊中興及華為兩大中國電訊巨頭後,再有中國電訊巨頭遭美方封殺。這意味中移動進軍美國電訊市場夢碎。
中興前幾個月被美國制裁後,已被迫暫停了主要業務,目前它正按照美國的要求整改,撤換了管理層,期待著能正常營業。
另外,在中美貿易戰正式開火前,中美間的貿易衝突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已開始浮現。除大陸股市、人民幣兌換美元的匯率雙雙下挫外,中國對美出口也下跌兩成。
中共海關7月2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大陸6月份對美出口增長3.8%,增速較去年同期下降23.8%;而今年上半年對美出口較去年同期下降13.9%。
貿易戰對中共凶險異常
美國宣布對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後,中方也表示「以牙還牙」。但外界認為,中共的「以牙還牙」難以為繼。
美國去年從中國進口5,050億美元的商品,而中國從美國僅進口1,300億美元的商品。川普已下令再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川普說,如果中共再反擊,美方將對5,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關稅。
有分析認為,中方對5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加徵關稅回擊後,中方只剩下800億美元的商品可追加關稅,中方再無法進行同額度反擊;同時,中方對美國市場依賴太深。
一方面,中方對美國製造業極其核心技術的依賴更為嚴重,中興事件的後果已經說明了一切,另外,中國對美國農產品的依賴也很深。中國去年自產大豆1,400萬噸,總進口9,554萬噸,有人以為可以轉向巴西進口,殊不知巴西大豆從生產、運營到銷售都被美國幾家公司控制。
而更嚴重的是中國對美元體系的依賴,貨幣戰繼續打下去,換下來的後果就會涉及貨幣金融領域,如果中國的美元儲備大幅度減少,人民幣發行的信用就會出問題。中國國內的經濟發展、所謂的大國外交、一帶一路都需要大量資金,外匯儲備規模格外重要。
中國外匯儲備規模近年不斷下降,截至今年5月,淨外匯儲備只剩下1.9萬億美元,而且其中百分之八十是外資企業擁有。外資企業如果撤資,後果不堪設想。
香港《明報》7月2日的評論文章說,在中美貿易戰開打日期逐步逼近之際,大陸的經濟狀況又亮起紅燈,令世界警覺。
一是5月份經濟數據出現了下行跡象,二是A股一度跌入熊市區域,上證綜指曾觸及兩年來最低點;三是人民幣跌勢不止,兌美元匯率已跌至去年12月以來最低水平。
文章說,這令中國經濟在外患逼近之際,又出現了嚴重內憂,而兩者疊加、互相影響,增加了處理的難度。
國內官員及學者們也對中國的經濟表示擔憂。中共國家信息中心專家祝寶良日前接受路透社專訪時表示,中美貿易戰對下半年中國經濟影響不大,但預計明後年下行壓力會加大,或引爆中國積累的深層次矛盾。
祝寶良說,從表面看中國經濟運行平穩,但實際上並沒有擺脫下行壓力,涉及經濟領域的深層次改革,包括土地要素改革,金融服務領域,中央與地方財權事權等均沒有實質性推進,目前中國宏觀經濟表面平靜,但稍有風吹草動,積累的矛盾就會爆發。#
責任編輯:林詩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