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文:中共債台高築 靠印鈔抵債 由全民買單
有業界人士認為,中共債台高築,終究要以多印人民幣來稀釋,讓全民買單。(ChinaFotoPress/ChinaFotoPress via Getty Images)
【大紀元2018年06月05日訊】日前,有大陸業界人士撰文分析了地方債的現狀,目前中共各級政府已經靠著借債度日,除了依靠土地財政及轉移支付之外就靠央行印鈔了,靠發鈔的辦法來讓貨幣稀釋貶值,從而抵消債務,實際是由全民來買單。
以下是署名茅洪斌的文章《地方政府債臺高築,最終靠印鈔抵消地方債》。
(1)
眾所周知,當代任何一個國家的貨幣都是信用貨幣,既然是靠信用印刷,那麼就必須有實實在在的抵押品——這個抵押品,也就是貨幣之錨,在絕大多數時候代表一個國家稅收能力的國債,或者比我們政府稅收更有信用的外匯(如美元)和更早的時候是實物黃金……
信用等級最高的是黃金,黃金是天然的貨幣,而貨幣不是天然的黃金。自從布雷頓森林體系解體,美元和黃金脫鉤,金本位退出歷史舞台,從此,如打開潘多拉盒子,貨幣發行已經沒有節制,貨幣就如無錨的船舶,自由波動。
國債的抵押信用最低。
(2)
日前央行發布公告稱中國人民銀行決定適當擴大中期借貸便利(MLF)擔保品範圍。此次新增的擔保品主要包括:一是不低於AA級的小微、綠色和「三農」金融債券;二是AA+、AA級公司信用類債券,包括企業債、中期票據、短期融資券等;三是優質的小微企業貸款和綠色貸款。
毫無疑問,這些債券就是垃圾債券,都是非常糟糕的抵押品!因為小微企業的債務償還能力差,信用等級低。
然而地方債比企業債的信用更糟糕,地方政府債務這個雷,可能比企業債務更大;地方政府債務這個坑,可能比企業債務更深。民企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違約,可地方政府和國企違約沒有成本,政府信用比企業可能更差,地方政府就沒有一個想還債的,應該列入失信名單。
2014年,地方政府發行的債券,在市場上根本沒人買。市場出現了「高等級債搶不到,低等級債沒人買」的現象,市場永遠是對的。
2015年3月12日,財政部發文確認將發行1萬億(人民幣,下同),後來追加到7萬億地方債務置換債券。
2015年5月,地方債也納入抵押品範圍,允許地方債納入商業銀行抵押品範圍,並且可按規定在交易場所展開回購交易。
擴大抵押品範圍就是憑空印鈔,印鈔已經沒節操,惡性膨脹在路上,中國正進行新一輪大規模QE(量化寬鬆)。陰謀論者老是說輸入型通脹,是美帝陰謀,難道人民幣是美帝印的?
(3)
為什麼人民幣從2015年開始貶值?為什麼房價從2015年初開始暴漲?
2013年底,83%的人民幣,都是用美元歐元日元等外匯作抵押印出來;2017年底,就只有59%的人民幣是用外匯作抵押印出來的了!
中間差額的那一大塊兒,很大一部分就是地方債印出來的。
1995年之前,人民幣是沒有的抵押品的,所以,人民幣是沒有信用的,經常發生嚴重的惡性通貨膨脹,基準利率2位數。
1994年中國實施匯改,將人民幣綁定到美元身上,嚴格執行用外匯儲備作抵押品的貨幣政策。
2014年6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達到39,932億美元的最高峰,對應的外匯占款最高達到27.2萬億人民幣,2014年末廣義貨幣M2餘額122.84萬億元,GDP為64.39萬億。
2017年末,外匯儲備降低到3.14萬億美元,對應的外匯占款為21.5萬億人民幣,同期M2餘額為167.68萬億,GDP為82.7萬億。
外匯儲備下降5.7萬億,GDP增加不多,為18.31萬億,廣義貨幣卻大幅增加44.87萬億,這多增的部分基本就是超發的貨幣。
2015年,我們第一次用地方債來腐蝕人民幣的信用主體;2018年,我們又用企業債來動搖人民幣的信用根基。
貨幣一旦失去信用,津巴布韋、委內瑞拉、阿根廷、巴西、俄羅斯的前車之鑑歷歷在目。
(4)
2017年,天津財政收入下降15%,到2,310億。今年一季度,財政收入下降17.2%。截至2017年末,天津市政府債務餘額為3,424億元,政府債務率為83.4%。
2016年8月,穆迪發布了一份統計報告,天津市地方國企總負債和當地財政收入之比已經超過600%;重慶、山西的負債率分別超過了500%和400%。
2017年,財政自給率超過80%的地區,只有上海和北京兩座城市,70%—80%之間的省份有浙江(77.07%)、江蘇(76.93%)、廣東(75.22%)。22個省份的財政自給率均不到50%,青海、西藏只有16.08%、11.05%。幾乎全部靠中央轉移支付度日和維持運轉。
今年1月到4月,各地方政府現金流為正的僅2個,上海與浙江,其餘全部為負,入不敷出。
(5)
目前中國167.68萬億的M2,其中21.5萬億外匯占款,其他146.18萬億對應著各個經濟主體的負債。中國的所有債務,加在一起究竟有多少?除了政府債、銀行債、企業債、個人債以外,還有很大一部分無法被統計的表外債務。這些或明或暗的債務加在一起,無法計算,從而形成了巨大的債務風險。
海曼·明斯基說:「好日子的時候,投資者敢於冒險;好日子時間越長,投資者冒險越多,直到過度冒險。逐漸的,這種擴張與冒險會到達一個臨界點上,其資產所產生的現金不再足以償付他們用來獲得資產所舉的債務…」隨著「臨界點」的突破,金融體系的內生不穩定性,又會使泡沫愈發膨脹直至破滅,隨之而來的則是一場巨大的出清。
這個臨界點就是「明斯基時刻」。現代經濟通過負債的方式不斷地把貨幣借出來,當那些負債者的負債能力達到極限時,就會爆發債務危機。
2018的地方債務問題,無疑是懸在今年國內債務市場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地方政府融資平台,從此前的炙手可熱變成了如今的燙手山芋。融資平台債務壓力的背後,寄生於融資平台相關產業鏈上的各類企業,都將面臨巨大的債務壓力。
本輪債務擴張的後期,事實上,是由地方政府、實體企業的債務擴張逐步轉向居民端債務擴張的過程。政府、企業的槓桿加不動了,但居民的加槓桿空間仍大,2017年,居民部門的貸款增速加快。地方政府的預算軟約束、企業負債率的易上難下、私人借貸的無序擴張,都加劇了債務系統的風險。全面的債務危機幾乎無解也無有效補救措施,靠印鈔解決地方債企業債無異是飲鴆止渴,實際上意味著之前模式的失敗和終結。美國即使政府破產關門也不會濫發貨幣,最多就增加債務額度。
現在地方政府債務除了土地財政、轉移支付之外就靠央行印鈔了,靠發鈔的辦法來讓貨幣稀釋貶值,從而抵消債務,實際是由全民來買單。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