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网址导航

「的盧」寶馬傳奇 救劉備躍檀溪

作者:杜若
font print 人氣: 2072
【字號】    
   標籤: tags: , , ,

古典名著《三國演義》通過「桃園三結義」、「關公約三事」、「千里走單騎」、「義釋曹孟德」、「義釋嚴顏」等許多故事,從不同層面詮釋著「義」的內涵。

除此之外,這部小說還演繹了許多神蹟。比如,諸葛亮登七星壇,施法借東風。其神機妙算,如同仙人在世。他擺八卦陣,僅用一些石頭,就能困住陸遜數萬大軍。類似的神蹟在《三國演義》中有不少。本篇將要介紹的是一匹寶馬,即劉備坐騎「的盧」的傳奇故事。

桃園結義三兄弟,劉備(左)、關羽(中)、張飛(右),日本浮世繪師櫻井雪館(1715—1790)作,菲爾德博物館藏。(公有領域)

劉備來到荊州後,劉表對他很好,劉備也想找機會回報劉表。一天,聽說張武、陳孫在江夏謀反,劉備就主動請纓,帶著部將很快平定了張武、陳孫之亂。劉備看到張武的坐騎極其雄駿,認為定是千里馬,於是自己留下乘坐。一次劉備和劉表一同出城,劉表看到劉備的這匹馬雄駿,就誇讚不已,劉備於是將這匹馬送給劉表。

劉表高興地騎著駿馬回到城中,蒯越看到後,對他說:「這匹馬眼下有淚槽,額邊生白點,名為的盧。凡是騎牠的人,都會遇到危難。張武因乘此馬身亡。主公還是不要乘牠為好。」劉表接受了蒯越的建議,將這匹的盧馬送還給了劉備。

後來,荊州的幕僚伊籍看到劉備乘坐此馬,勸劉備說,這匹馬會給主人帶來危險,不要乘坐為好。劉備說:「但凡人生死有命,豈是一匹馬所能妨害的!」伊籍佩服劉備的高見,從此常和他往來。

劉表長子劉琦是前妻陳夫人所生,雖然賢德,但秉性懦弱,難以成就大事;少子劉琮是後妻蔡夫人所生,天資聰穎。所以劉表想立幼子,但是有違禮法;如果立長子,掌管軍務大權的蔡氏家族一定會因此生亂。為此,劉表猶豫不決。

劉備勸劉表,自古以來,廢長立幼,是取亂之道。如果擔心蔡氏權重,可以慢慢削弱他們的兵權。蔡夫人素來不信任劉備,在屏風後竊聽到此言,對劉備憤恨不已。於是,密召蔡瑁商議,準備暗殺劉備。在伊籍的幫助下,劉備躲過一劫。

蔡瑁和蔡夫人不死心,再次暗中商議,藉口舉辦大會,請劉備待客,安撫各地官員。劉備不疑有他,只帶了趙雲和馬步軍三百人赴會。蔡瑁在內外設下重兵之後,設宴款待劉備。宴席開始的時候,又將與劉備形影不離的趙雲請到另外的房間去飲宴。趙雲原本一再推辭,但劉備只當是好意,也希望趙雲可以休息一下,就命令趙雲去赴宴。伊籍知道蔡瑁在城外東、南、北三處設下伏兵,藉機傳訊給劉備,催劉備趕緊起身,從西門逃走。

劉備闖過西門,奔馳不到幾里地,就被檀溪攔住去路。檀溪寬約數丈,波濤洶湧,人馬難以泅渡。也正因為有這條檀溪攔住前路,蔡瑁才沒有在城西設置伏兵的。劉備想打馬往回走,但這時蔡瑁已經得知劉備逃脫的消息,因五百騎兵來追。眼看後面的追兵就要追上了,劉備只好縱馬下溪,走不到幾步,馬前蹄忽然陷下去了,打濕了劉備的衣袍。劉備情急之下大呼:「的盧,的盧,今天你要妨害我嗎!」剛說完,但見馬兒忽然從水中一躍而起,躍出三丈高,飛上檀溪對岸。劉備猶如從雲霧中穿行一般。

蔡瑁引軍趕到溪邊,見此情景,疑惑地對左右隨從說:「是什麼神在助他!」

頤和園長廊彩繪:劉備馬躍檀溪。(Wklo/Wikimedia Commons)

蘇學士有一首古風,頌詠劉備躍馬飛過檀溪之事,詩中稱讚他的馬是「龍駒」。詩曰:

老去花殘春日暮,宦遊偶至檀溪路;
停騶遙望獨徘徊,眼前零落飄紅絮。
暗想咸陽火德衰,龍爭虎鬥交相持。
襄陽會上王孫飲,坐中玄德身將危。
逃生獨出西門道,背後追兵復將到。
一川煙水漲檀溪,急叱征騎往前跳。
馬蹄踏碎青玻璃,天風響處金鞭揮。
耳畔但聞千騎走,波中忽見雙龍飛。
西川獨霸真英主,坐下龍駒兩相遇。
檀溪溪水自東流,龍駒英主今何處?
臨流三歎心欲酸,斜陽寂寂照空山。
三分鼎足渾如夢,蹤跡空留在世間。

古人說:「德不配位,必有災殃。」一個人的德行,配不上他所在的位置(高官、厚祿),就會出現折福折壽的現象。擁有厚德的人,才能承載他可享受的福分,才能在一個位置上,坐得長久安穩。

劉備待人寬厚,仁而有義,寬宏有大略。諸葛亮稱其「雄才蓋世」;曹操歎劉備是人中豪傑,殺他一人就會失天下之心;袁紹讚劉備「弘雅有信義」。

的盧寶馬之前的主人騎乘的盧馬遭殃,也許並不是的盧寶馬真的妨害主人,而是主人福德不夠,無法消受這匹龍馬。劉備德望「足為一方之主」,他身負天命,是蜀國開國皇帝。無人敢騎的的盧寶馬,只有劉備能夠駕馭牠。在關鍵時刻,牠顯現龍馬真容,救主人渡過難關,完成牠最傳奇的任務。@*

事據:《三國演義》第三十四回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整個三國的歷史演繹了一個「義」字,桃園三結義是英雄結拜之義,一旦結義,自應福禍同當,生死與共;關雲長華容道義釋曹孟德,詮釋了故人之義。三國尤為感人的是劉備與諸葛亮之間肝膽相照,演繹了一段君臣之義。上引杜甫詠懷古蹟的七言律詩,點出劉備與諸葛亮君臣一體,享受相同的祭祀。
  • 頤和園長廊彩繪中的徐庶薦諸葛故事。(公有領域)
    他身長七尺,兩耳垂肩,雙手過膝,具君王之相;他寬和寡語,不露喜怒,專好結交天下豪傑,具君王之質。獻帝遇之,立即檢視宗族世譜,拜將封侯,尊奉他為「皇叔」;曹操遇之,讚他胸怀大志,腹有良谋,乃是「包藏宇宙之機、吞吐天地之志」的蓋世英雄。但命運似乎總在和他開著玩笑。
  • 宋 李公麟《五馬圖》局部。(公有領域)
    氣度鎮定的馬兒,不追求外在表現,卻能展現出驚人的力量,協助統帥衝鋒陷陣,勢不可擋。而追求一時風采,炫耀顯示自己本領的馬兒,雖然一時可以奮力而為,但因其內在缺少蓄積的力量,無法繼續馳騁。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