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05月01日訊】「感謝你們就像救命天使一樣,營救了29個難民」,越裔美商鄧泰阮5月1日在台灣高雄見到了救命恩人、報務員黃宗舜時,情緒激動得紅了眼眶,回顧40年前的逃難歷程,他數度哽咽、拭淚謝恩。
汪洋救命之恩 越裔美國人高雄尋找老船長
據中央社報導,憑著40年前對話中有「高雄」兩字的記憶,鄧泰阮4月30日偕妻子、友人到高雄市政府求助,希望向救命恩人致謝,了結這段埋藏在內心深處的最誠摯謝意。市府由副祕書長蔡柏英接待,當他在貴賓室看到置於桌上的中華民國國旗,激動得和妻子下跪,感恩船長在茫茫大海中的救命之恩。
這段尋人故事要回到40年前的南中國海。當時的鄧泰阮還是個學生,與兄長及另27個同學朋友,還有小孩一起逃難,因為船身故障,載沉載浮的難民船很可能沉沒在大海中,幸運的是碰到了船身寫有「大」字的漁船伸出援手。藉由交談中彷彿有著「高雄」的微弱記憶,他在友人陪同下拜訪高市府,並發出尋人訊息。
已經退休並定居在澳洲的鄧泰阮,同時捐出一萬元澳幣給高雄市漁船海難救護互助基金,感謝高雄人的義行。回顧這段40年前的救命情緣,他說,與哥哥及另外27名高中同學於越戰後乘船逃離越南,卻發生船隻故障失去動力的意外,讓29個原本懷抱遠大志向的年輕人幾乎要葬身大海。
他說,在生死交關之際,有兩艘大型漁船行經,其中一艘將29人全數救起,不僅讓他們睡到船艙裡,還給了他們食物,讓他們看到人性的光輝。他說,同伴中有一人略懂華語,轉述說,船長說看到海上漂流的難民,讓他彷彿看到自己父母逃離中國的畫面。

雖然對這艘救命漁船只存有微弱的記憶,40年來仍是鄧伯魂牽夢縈,想要尋找報恩的對象。特別的是他拜會市府,還穿上印有「高雄漁民」字樣的T恤,他說是感念船長的救命之恩。
後來漁船讓他們在新加坡下船,他們於1978年7月12日在印尼丹戎烏邦島登陸,並住進難民營。鄧伯後來到了美國就業,成為工程師,入籍美國。
汪洋上的救命天使 越裔美國人拭淚謝恩
這趟報恩之旅,經過媒體的披露,昔日「大川一號」船上的報務員黃宗舜與市府取得聯絡,終於串起這段失落40年跨海報恩的故事。

1日下午,高雄市政府三樓貴賓室的氣氛雖然溫馨卻也透著幾分悸動的心情。鄧泰阮看到黃宗舜的剎那,彷彿回到了昔日南中國海的時空,他難掩激動的心情,時而哽咽、時而拭淚,更一度向黃宗舜下跪致謝。不過黃宗舜隨即制止,直說是這些難民福大命大,運氣很好。
黃宗舜回憶,當時「大川一號」、「大川二號」兩艘行駛於南中國海,只見小艇不斷地靠向漁船,當船隻很接近時,小艇上的難民統統跑上大船。
他表示,當時船長宋謹安曾和他討論如何處置,並聯繫了船公司,公司同意由漁船自行處理,於是船長同意將難民載到新加坡,再以救生筏送走難民。
黃宗舜回憶29名難民在漁船上停留4天的過往,漁船大廚供應了美食,也在送走他們時提供了充足的食物。鄧泰阮也回顧這段逃難的歷程,後來他們在1978年7月12日於印尼丹戎烏邦島登陸上岸。

(家屬提供/中央社)
當然此行不無些許的遺憾。當高市府副市長蔡復進轉達市府尋訪得知船長已在9年前辭世,乍聽無緣當面向宋謹安致謝,鄧泰阮悲從中來,哽咽表達將要為船長塑造一個雕像,讓大家知道宋謹安的英雄義行,並承諾願意協助宋家人或船員,讓他們無生活之虞。而宋太太則是感謝鄧泰阮不忘亡夫的義行。
鄧泰阮說,將在7月再訪高雄探視宋太太,要告訴她及子女,宋先生是一個多麼好的人,讓船長的義行可以流傳讓更多人知道。

這趟報恩之旅可以順利找到救命恩人,鄧泰阮也感謝市府穿針引線,還安排漁業電台的訪問,增加故事的曝光度。他說,未來隨時會戴著這頂有「高雄」字樣的帽子,宣傳高雄的友善並代表他對高雄的敬意。他也計劃未來每年都到高雄並宣傳船長的義行,也要幫助需要被幫助的人。
時值中共繼去年6月挖走台灣邦交國巴拿馬後,再度以鉅額金援誘惑多明尼加與其建交的台灣外交艱困時刻,不過這個美籍越裔與台灣漁民於40年前的救難情緣,卻展現了成功的國民外交的故事,也傳達國民友善,人道救援不落人後的義行。象徵尋人報恩圓滿,市府還特別準備湯圓請大家品嚐,希望友誼永固。#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