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十四)邵雍和《梅花詩》
倉頡像。(素惠/大紀元)
上篇說到北宋邵雍的高德奇才,程顥讚許邵雍不但是:「內聖外王之學也。」還能「其心虛明」。人的心靜到極高層次時,身體的感知能力則超乎想像,甚至會出現修煉界稱謂的宿命通功能。邵雍就是其中之高人,他將其所預知的未來寫進了《梅花詩》。
筆者曾經也有過嚴重的觀念障礙,認為許多預言的解釋不過是後人的穿鑿附會。直到醫學院畢業,在社會中工作多年之後,仔細推敲現代科學無法解決的問題與無能解釋的現象後,方知主流醫學不探討的華夏文明中,竟有許多現代科學解不開的答案。所以筆者也邀請看倌們以謙虛的心境來看看這震古鑠今的《梅花詩》,相信自有一番體會。
《梅花詩》共十首;開篇寫著: 「蕩蕩天門萬古開,幾人歸去幾人來。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人從何而來,為何而活著?這樣的議題總是牽引著人們心中的渴望,渴望有一天能真相大白。現代科學發現了分子底下有原子,原子底下有電子,如此推衍下去,目前的科學也無法說明這層層的粒子到底有多少?又如何在這樣的層層空間中穿梭自如?
但是,看倌您若有緣看過風靡全球的美國神韻藝術團的演出,那肯定能會心一笑地回憶起開演的第一個節目。舉2016年神韻藝術團世界巡演的第一個節目《救世正法》為例,大幕一拉開就令滿座的觀眾驚呼四起,因為天國壯麗景象竟然能在人間如實展現。節目冊如此描述:「祥光瑞氣布滿虛空,仙娥在天宮聖境娉婷起舞。眾神在創世主前立下了拯救蒼生的誓約,並隨主下世,開啟了燦爛的中華文明。」那麼天門萬古開,不正是為了眾神的隨主下世而來,因此中國自古稱作「神州」也就理所當然了!
然而眾神層層下走到人世間,還有多少天國記憶能留存?君不見紅塵中人可以為嚥不下的一口氣而做出後悔莫及的事情。俗世裡的錙銖可以必較,全然忘卻天上宮闕的輝煌富麗。所以「幾人歸去幾人來」是邵雍的感嘆世人迷糊不悟,五千年的文明中有多少人望天興嘆?找不到回天的路,尋不著真理的道。
連蘇軾也曾嘆惜:「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世間凡人的心思與天上神佛的思維當然不同,沒能修道圓滿,滌淨俗世思想,如何能進入更高層空間的境界?就是博覽群書,沒尋到正道大法,也僅是在世間分子層次打轉,參不透更高層次的景象,那只能停留於高處不勝寒的狀態了。
「山河雖好非完璧,不信黃金是禍胎。」宋代的靖康之恥在中國的歷史上可稱絕無僅有,加上納幣求和的半壁江山局面,正是非完璧的寫照。以苟安自滿的朝廷當沒想到金人有一天會將徽欽二帝囚於金國重鎮的黃龍府,此乃所謂「不信黃金是禍胎。」後來岳飛的《滿江紅》: 「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後人至今仍為之灑淚痛惜。明朝才子文徵明也寫過一首《滿江紅》,其中:「豈不念,中原蹙?豈不恤,徽欽辱?⋯⋯千古休談南渡錯,當時自怕中原復。」說的也是這段不堪回首的歷史。
邵雍的預言首篇就將人力無法挽回的定數安排說透了,那麼明白人定然會想尋找突破宿命的真道大法,這些在《梅花詩》的後篇皆做了清楚的交代,敬請各位看倌期待更精采的後續介紹。@#
點閱【神傳漢字看人生運道】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