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前文)
中國瓷器向來是國際上重要的收藏門類,中國古文物的動向也一直是各拍賣場最關注的焦點。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
在收藏家轉手間翻了四倍價金的「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創下中國古陶瓷器最高價拍賣紀錄──2017年以1.88億港元賣出,若加上佣金,則高達2.1385億港元。那麼這個五彩魚藻紋蓋罐到底有什麼特色呢?我們就從視覺美感這個角度來看看──

明代從洪武、永樂到中期的嘉靖、萬曆,無論是五彩瓷器還是彩繪工藝均十分盛行,並達到了歷史高峰。尤其是嘉靖(明世宗年號)時期的工藝,華麗而且富有創意。這和當時的社會背景關係密切。因為嘉靖時期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轉變期,人口增加了,人民豐衣足食,同時也特別富有創意。

雖沒畫水 而水自在其中矣
這樣豐足的社會環境,也反映在這個五彩魚藻紋蓋罐上,造型圓實而曲線秀雅,蓋子是天蓋地式,蓋子的立面繪有魚藻紋,中央設置了火焰紋的寶珠鈕。罐的肩部裝飾著五彩蓮瓣紋;腹部繪飾著鯉魚和水藻、荷花、荷葉;近底部的下緣則是一圈起伏規律的藍色波浪。
主視覺是金黃鯉魚悠游、跳躍於浮萍水草之間,或轉身嬉戲,或張嘴覓食,搖頭擺尾,自得其樂,各逐所需;而水藻飄飄然搖曳,雖沒畫水,而水自在其中矣。凡此種種,在不經意間就構成了一個豐美、充滿生機而且自我完足的小小天地。
諧調的「黃」與尊貴的「黃」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的色調給人感覺古樸清麗。其中紅釉有如棗皮紅(大多用礬紅彩替代),黃彩如同蜜蠟,綠彩為大綠,藍色則以青花代替,藍中泛紫。
罐面上,游魚、水草、荷花葉都帶有黃色成分,這些深深淺淺的黃色系都是能使人愉悅的調和色。另外,罐面上還有一組對比色,紅橙和黃綠的對比,這種對比色能增添活潑、躍動的氣息。我們看到這些調和色與對比色被安置在白色瓷體上,很容易就互溶互映,呈現出的效果是光明清朗,令人心曠神怡。
自古以來,黃色就是皇帝服飾的專用色。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陳橋兵變,黃袍加身」,說的是趙匡胤在成為北宋皇帝前的一個事件。其中的「黃袍」最能說明皇帝服飾的用色問題。
黃色成為帝王專用色,其尊貴的程度就不言而喻了。而「黃」與「皇」諧音,這件藝術品營造的色彩效果--黃色浮(伏)在游魚、水草、荷花葉上,蘊藏著「皇福齊天」的寓意。

陶工彩繪出自然質樸的氣息
明嘉靖五彩魚藻紋蓋罐因為彩繪者是陶工,手法古拙,有時白描有時勾勒,忽又來個沒骨法,線條平實簡約,散發出一股自然質樸的氣息;加上整體顏色給人既清新又明豔之感,觀賞之下,如餘音繞梁,久久難忘。@*#(待續)
(點閱【品藏古藝.品嘗古意】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