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義趣】之五:菩薩的淨瓶為何如此神奇

作者:皇甫容
尋常的柳枝,在菩薩的手中一揮就能治療疾病,驅趕業龍。神奇的背後,並不是這些法器本身多麼高明,而是使用它的人道行高深。(王嘉益/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5041
【字號】    
   標籤: tags: , , , , ,

在傳統繪畫中,觀音菩薩手中都持有一個淨瓶,裡面插著柳枝。《西遊記》中的觀音菩薩,到長安尋找取經人,她看到被斬的涇河龍王給唐太宗搗亂,就從淨瓶裡取出柳枝一揮,趕走了業龍,救助太宗。在五莊觀,悟空推倒人參果樹,菩薩用淨瓶中的水和楊柳枝救活了仙樹;為救唐僧,降服紅孩兒,菩薩用淨瓶中的水熄滅了三昧真火。菩薩的淨瓶真是神奇!

淨瓶甘露能使仙樹起死回生

以唐僧為首的取經團隊到達萬壽山五莊觀,觀中有一棵人參果樹,也叫草還丹,是鎮元大仙的寶樹。此樹三千年一開花,三千年一結果,每隔三千年才開花結果,而且每次只結三十個果子。普通的神仙要想吃到人參果,需要等一萬年,而且吃一個,就能活四萬七千年。尋常有緣的人,聞一聞那果子,也能活三百六十年。

這麼神奇的一棵寶樹,竟被悟空推倒了。

清 楊大章《甘露大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a href="http://painting.npm.gov.tw/Painting_Page.aspx?dep=P&PaintingId=1764">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清 楊大章《甘露大士》,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國立故宮博物院提供)

鎮元大仙捆了唐僧不放,除非還給大仙人參果樹。眼看著取經團隊停滯在萬壽山,前進不得,悟空就去三島十洲,尋找醫活仙樹的方子。這棵人參果樹,是開天闢地時產生的靈根,鎮元大仙又是地仙之祖,連菩薩都要讓他三分。三島十洲的很多神仙都沒有鎮元大仙的道行高,誰也沒有辦法救活折斷的靈根。

悟空遍尋神仙,也沒有找到解救的方子,就向觀音菩薩求助。菩薩說淨瓶中的甘露水,能夠醫活仙樹靈苗。悟空問:「您以前實驗過嗎?」菩薩說:「當然實驗過。」

有一次太上老君和菩薩打賭,他把菩薩的楊柳枝放到煉丹爐裡,燒焦烤乾後再還給菩薩。菩薩把柳枝插到淨瓶裡,過了一個晚上,柳枝恢復原來的青枝綠葉。悟空一聽笑著說:「真是造化,真是造化!烤焦了的還能醫活,何況我只是推倒了那棵樹,那有什麼難的!」

菩薩就用淨瓶中的甘露水,救活了仙家的寶樹。

淨瓶的容量有多大?

平常的繪畫中,人們看到小小的淨瓶中只插著柳枝,它的容量有多大,人們不得而知。在《西遊記》中,悟空見識了淨瓶的容量,大得驚人。

牛魔王的孩子紅孩兒抓走了唐僧,孫悟空前往營救,反被三昧真火燻壞了,請龍王降雨也滅不了大火。只好請菩薩出面。

菩薩將淨瓶拋入海中,須臾又被一隻老龜馱出了水面,菩薩令悟空取淨瓶。悟空覺得奇怪,這麼小的淨瓶怎麼也拿不起來,就像蜻蜓撼石柱,絲毫拿不動。

昔日,悟空在東海龍宮尋找兵器,那根重達一萬三千五百斤的定海神針,悟空拎在手裡,也不覺得有多重。可這麼小的一個淨瓶,悟空卻拿不起來。

原來,菩薩將淨瓶拋入海中,這麼一會兒的功夫,淨瓶就轉過了三江五湖、八海四瀆,裝進了所有的海水。菩薩用淨瓶中的水滅了紅孩兒的三昧真火,救下了唐僧。

淨瓶可當兵器

淨瓶除了以上功效,還可以當兵器呢。當初悟空大鬧天宮,菩薩推薦二郎神抓捕猴王,有神通的二郎神將大聖困住時,菩薩見狀,想去助二郎神一臂之力。

太上老君問:「菩薩將用什麼兵器?」菩薩說:「我把淨瓶楊柳一起拋下去,打那猴頭,即便不能打死,也能打得讓他摔一跤。」

老君擔心,菩薩的淨瓶只是個瓷器,打準猴頭便好,要是打不準猴頭,或者撞到他的金箍棒上,那不就打碎了嗎?

聽老君的說法,菩薩的淨瓶是瓷質,卻在唐僧遇到難關的時候,每每發揮超常的作用。為什麼菩薩手裡的瓷瓶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

一把破舊的扇子,到了濟公手中,對著惡人一揮,就能制止邪惡之徒;尋常的柳枝,在菩薩的手中一揮就能治療疾病,驅趕業龍。神奇的背後,並不是這些法器本身多麼高明,而是使用它的人道行高深。

想必如此:在菩薩境界,無論菩薩用什麼法器,展現的都是菩薩境界的法力;在羅漢果位,無論羅漢用什麼法器,起到的都是羅漢那一層次的作用;而在佛位,佛陀哪怕用一個不起眼的要飯碗,他展現的也一定是佛那一境界的法力。這就是仙家法器真正起作用的原因所在吧。@*#

(點閱西遊義趣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西遊記》書中多處涉及到中醫和中藥的妙用。圖為頤和園長廊的西遊記彩繪。(公有領域)
    《西遊記》是中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描繪了唐僧師徒四人西天取經所經歷的種種磨難,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僧性格鮮明,栩栩如生。書中有多處涉及到中醫和中藥,從這個角度上看,中醫不僅僅是用來治病的,它已深深地根植於中國文化,成為中華文化的精髓。
  • 《西遊記》以唐僧取經為主線,總共經歷九九八十一難。這也應了佛家的九九歸一思想。令人不解的是,在經歷了八十難之後,師徒四人就拿到了真經,最後又在如來的提醒下,補上了一難,才使師徒四人圓滿。
  • 鴻篇巨著《西遊記》中,第一回就出場的樵夫只是閃了一個身影,就徹底消失了。他是凡夫過客,還是洞見前緣的神者?在很多人的心中留下了不解的懸念。重新品讀原著,方覺字裡行間含蘊的又一新意。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 古籍曾記載一位高人。此人常常與虎為伴。我們常說伴君如伴虎,意思是說虎是危險的動物,這位古人為甚麼會與虎為伴呢?他又是如何馴服猛虎的呢?其實非常簡單,就是一顆善心,在處理問題上動善念。
  • 明仇英《漢宮春曉圖》
    他進了屋內,看見男嬰,心裡一驚,「這孩子好面善啊!」他又想了想,「不就是剛剛的夢中人嗎?」
  • 廉廣畫了一隻大鳥。畫完後,試著呼叱,大鳥果然展翅欲飛,於是廉廣乘上大鳥飛出牢獄,大鳥載著廉廣一直飛到泰山頂上才落下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