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仙韓信故事系列(3)

蕭何月下追韓信

作者:柳笛
《蕭何追韓信圖》(局部),日本江戶時代畫家與謝蕪村繪,京都野村美術館藏。(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13532
【字號】    
   標籤: tags: , , ,

秦朝滅亡,胸懷遠大抱負的兵仙韓信,在各路諸侯中把目光轉向處於困境的劉邦。公元前206年,他僅帶領3萬兵馬奔赴漢中,韓信就是其中不起眼的一員。歷史告訴我們,韓信最終成為劉邦的大將軍,那麼他是怎樣做到的呢?

這一切,要歸功於劉邦身邊的謀士、未來的西漢宰相蕭何。而在遇見蕭何之前,韓信過著比在項羽帳下還要不得志的生活。劉邦備受項羽排擠,又被困在封地,心中感到極度的悲憤。加上他缺乏遠見卓識,根本沒有精力發掘人才,只封韓信做了「連敖」。

在劉邦手下,韓信做著在歷史上得不到註解的官職。他忍受著不公正的待遇,直到有一天犯了死罪。行刑時,與韓信一起要被砍頭的13人都已被斬首,馬上就輪到他了。面對死亡的威脅,韓信毫不畏懼,反而驕傲地仰天而視。恰好劉邦的故交夏侯嬰經過,韓信義正詞嚴地說:「漢王不是想打天下嗎?為什麼要殺壯士呢!」

夏侯嬰感到很奇怪,一個犯了軍法的人,竟然能夠慷慨陳詞,而且一句話就點明劉邦的真實想法,可見他的見識與才學非同一般。夏侯嬰又打量韓信,生得高大威武,果然是位壯士。如果殺了他,劉邦不就損失了一個好幫手嗎?於是,他就做主放了韓信,又跟韓信聊了幾句,發現他的確本領非凡,立刻把他推薦給劉邦。

韓信題跋像,出《晚笑堂畫傳》。(公有領域)

遺憾的是,劉邦看不出韓信的經天緯地之才,礙於朋友的面子,封他做了「治粟都尉」,掌管軍糧。可是韓信的志向是成為領導大軍的將帥,發揮他的謀略、兵法,平定天下。

幸運的是,這個職位讓韓信有機會接觸了蕭何。幾次交談後,獨具慧眼的蕭何發現、也深信韓信是天降的神將,能幫助劉邦走出漢中、和項羽一決勝負的大將軍!蕭何也明白,如果不能授予韓信應有的職位,他一定會另投明主,因而多次向劉邦舉薦,希望他能迅速為漢室效力。

那時,漢營中瀰漫著思鄉的情緒,很多將士逃跑。韓信等了許久都沒有得到劉邦的重用,對漢營也非常失望。一天,韓信悄悄地走出軍營,準備離開。蕭何一聽說韓信逃跑,顧不得告知劉邦,立刻親自出馬去追韓信。

聽到蕭何逃跑的消息,劉邦勃然大怒,彷彿失去了左右手一樣。過了一兩天,蕭何回來覆命,劉邦欣喜之餘怒氣不減,責罵他:「你為什麼要逃跑?」蕭何說:「臣沒有逃跑,臣在追逃跑的人。」問他在追誰,蕭何回答「韓信」。

劉邦哪裡肯信,又罵他:「逃跑的將士有幾十個了,你都不去追,偏偏要追韓信,你在騙人。」蕭何卻從容地解釋:「那些將士很容易得到,但是像韓信這樣的人,是『國士無雙』。」他還提醒劉邦,如果只是想在漢中稱王,韓信沒有什麼用;如果想要爭奪天下,必須要依靠韓信才能成事,全看劉邦自己的打算。

西漢開國丞相蕭何,他和韓信的故事被後人稱作「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大紀元)

劉邦誠實地回答想要東征。蕭何繼續勸說:「您要是重用韓信,他就會留下來效力;如果不能重用,他遲早還要逃跑的。」劉邦同意封他做將軍。蕭何說:「即使讓韓信做將軍,他還是要走。」劉邦只好封他做大將軍,並準備派人把韓信召來。

蕭何又說:「您待人一向傲慢無禮,現在任命大將軍就像招呼小孩子一樣,這正是韓信要離開的原因。如果真想任命他,請您選個良辰吉日,齋戒沐浴,在廣場上修建拜將台,舉行隆重的儀式。這樣才可以。」劉邦徹底讓步,全都照辦。

在蕭何的努力下,韓信終於成為大將軍。這其中,最感人的情節,要屬蕭何不顧一切追趕韓信的舉動,這也就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前半句的由來。或許韓信已經對劉邦失望,卻被蕭何的精誠打動,願意重回漢營,襄助劉邦。

民間歷來也流傳著「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漢中有一條河水名「寒溪」,據說就是蕭何與韓信相遇的地方。當年韓信跑到這兒,因為河水上漲不能渡河,蕭何才有機會追上他。後人也在這裡樹碑立傳,紀念歷史上這動人的一幕。(未完,待續)

(參考資料:《史記》《漢中府志》)@#

點閱【兵仙韓信故事系列】連載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鴻門宴之後,項羽率領諸侯進入咸陽。當時秦王子嬰雖然是敗國之君,仍是王的身份,項羽不僅沒有給他應有的禮遇,反而殺了子嬰和所有秦國的王族、宗室和大臣,又一把大火燒了咸陽宮和秦始皇陵,大火三個多月不滅。這場大火最直接的影響就是造成了對中國文化的巨大破壞,使秦始皇統一天下後辛苦建立起來的所有檔案和先秦以來眾多的文化典籍毀於一旦。秦以前華夏文明數千年的記錄幾乎都被付之一炬。
  • 漢高祖元年(前206年)六月,劉邦擇良日、設壇場、齋戒、沐浴、具禮,拜韓信為大將軍。拜將之後,劉邦問韓信可有妙計回到關中。漢軍兵弱將少,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因此劉邦也沒有更高的目標,他最大的心愿是能做關中王。 韓信首先指出劉邦東爭天下,最大的敵人是項羽,他請劉邦在勇敢、強悍、仁厚、兵力方面與項羽相比,誰強誰弱。
  • 彭城大捷之後,項羽把劉邦當作主要目標。他調整兵力,聯合了齊、趙、魏等國和九江王英布準備南北夾擊,直搗關中。正在這時,歸屬劉邦的魏王豹見劉邦勢衰,起了叛逃之心,與項羽聯手,計劃從側面夾擊劉邦。劉邦必先派辯士酈食其前去勸說,無功而返。不得已劉邦只能再次起用韓信,任命他為左丞相和大將,和曹參、灌嬰等率兵擊魏。
  • 齊國地大人多,實力雄厚。楚漢相持,齊國保持中立,坐山觀虎鬥。趙國被破後,齊國為防止韓信進攻,派了二十萬大軍在邊境嚴陣以待。儘管劉邦陰險狡詐,又奪韓信兵權,韓信對漢仍然忠誠如初。他馬上招兵買馬,重組了一支新軍,為攻打齊國做準備。韓信治軍有方,招募的新軍經過短時間的訓練就成了善於作戰的精兵。劉邦擔心新軍人數不足以對抗齊軍,調曹參和灌嬰來幫忙,順便監視韓信。
  • 韓信在歷史上做了劉邦的大將軍,是國家的棟樑之才。他的千金報德、胯下之辱被傳為佳話,後人讚譽韓信是個有大忍之心、知恩圖報的人。那麼韓信又怎樣的傳奇故事呢?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