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名人軼聞錄

大唐將軍在家做飯?李勣為姐煮粥燒了鬍子

作者:洪熙
李勣生性友愛,為生病的姐姐煮粥時曾不小心燒到鬍鬚,示意圖。(清玉/大紀元)
font print 人氣: 930
【字號】    
   標籤: tags: ,

李勣,本姓徐,名世勣,字懋功。唐高祖李淵感念他的功德,就賜他李姓,所以他也叫「李世勣」。唐高宗永徽年間,世勣為避唐太宗世民的名諱,就改為單名勣。他一生歷事高祖、太宗、高宗三朝,和衛國公李靖平定邊夷之亂,立下赫赫戰功,是個志懷忠義的純臣。

不重私利、感念故主的恩義將軍

隋朝末年,李勣投靠李密。當時因鬧饑荒,他建議李密奪取黎陽糧倉。李勣當天攻下糧倉,遂即開倉放糧,救濟了幾十萬的百姓。也因此在十天之內,招募了二十多萬兵卒。每次征戰,李勣都把得到的金帛,悉數分給所有的將士們。

武德二年,李密被王世充打敗,就率眾歸降李淵。當時的千里疆域,東到大海,南臨長江,西至汝州,北及魏郡都受李勣統轄。李密歸降李淵後,有人勸李勣趁機借著個人名義,把這些土地和百姓獻給大唐。他回答說:「魏公(李密)已歸大唐了,這些土地和百姓也都是歸魏公所有。我現在上表請獻,就是在為自己邀功,用這種方式取得富貴,將是我的恥辱。你們應當登記各個州縣的數目和軍民人口,先上報給魏公,再由魏公親自獻給皇帝,這樣就不會奪取魏公的功勞了。」

李勣詳細登記好各州縣的軍民情況後,就全部交給李密,由他獻給朝廷。李勣沒有因為李密失敗,就趁機邀功請賞,獲取富貴。

唐高祖李淵知道後,高興地說:「徐世勣感念恩德,推讓功勞,真是一名純臣。」李淵感念他的胸襟,就賜他李姓,並封他為右武候大將軍,並賜給他良田五十頃。

後來,李密反叛被殺,李勣作為他的舊部,非但沒有避嫌,還上奏高祖請求安葬李密。李勣全軍縞素,準備了全套的儀仗隊,為故主舉辦了隆重的葬禮。李勣披麻戴孝,將李密安葬在黎山的南面,修建的墳墓高達五丈,他為昔日的故主保全了最後的尊嚴。朝野上下都認為他是個講恩義的將軍。

清殿藏本李勣畫像。(公有領域)

戰將鎮守邊塞 勝過修長城

武德年間,李勣隨太宗平定竇建德,降伏王世充,擊敗劉黑闥、徐圓朗;貞觀三年,擊敗突厥,戰功顯赫,遙領并州大都督,在并州共十六年。貞觀十一年,改封為英國公。唐太宗對侍臣說:「隋煬帝不能精選賢良,安撫邊境,只會修築長城以防備突厥。朕今天委任李世勣駐守并州,就使突厥畏懼地逃走,邊塞安寧,這不是遠遠勝過修建長城嗎? 」

貞觀十五年,李勣奉命追擊薛延陀,大獲全勝,但突然得了一場大病,醫生開的藥方裡有一味是龍鬚灰。太宗想了想,就剪掉了自己的鬍鬚,燒成灰燼後為他調藥。李勣感動不已,一個勁兒地叩頭,甚至都叩到出血,太宗說:「我是為社稷著想罷了,不需要深謝。」

貞觀十六年,太宗冊立李治為太子,太宗就命李勣輔佐他。一次宴會上,太宗對李勣說:「朕將來想把皇子託付給你,思考再三再也找不到比你更合適的人了。昔日你不會拋棄李密,今日又怎麼會辜負朕呢!」李勣流著眼淚辭謝,還把手指咬到出血。在宴會上,李勣喝醉了,太宗還脫下衣服親自披在他的身上。

貴為國公 親自下廚為姐姐煮粥

李勣軍功顯貴,出將入相,威震一方,但他日常居家,還是恪守著素樸的手足之情。他的姐姐生病了,李勣親自為她下廚煮粥。

因為灶火燒得太旺,一不留神竟燒掉了自己的鬍子。姐姐看著他說:「府裡的僕人那麼多,你又何苦為難自己呢?」李勣說:「我親自煮粥難道是因為沒有人照顧姐姐嗎?姐姐年老了,我也年老了,我想多為姐姐煮幾次粥,但我還能煮幾回呢?」

李勣曾對別人說:「我十二三歲時是個無賴,逢人便殺。十四五歲時,因為國家混亂,我被迫當賊,心中見誰不順,舉刀就殺。十七八歲時,我又成了『好賊』,上陣殺敵。到二十歲時,我成了一員天下大將,帶兵征討暴虐,拯救了數不清的百姓。」

唐朝總章元年(668年),李勣攻打高麗、平壤凱旋而歸,翌年因病去逝。他去世後,高宗李治罷朝七日,親自在未央宮的古城樓上哭著為他送葬,並仿照漢朝霍去病、衛青的墓塚,將他的墓塚也依照山形而建,以旌表他抵禦外族、穩固國本的顯赫軍功。@#

(事據《八德須知全集》初集卷二;《舊唐書•列傳第十七》)

點閱【歷代名人軼聞錄】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雍正十年,平郡王福彭擔任定邊大將軍,奉命出征準噶爾,方觀承作為謀士跟隨平郡王一起出征。圖為《平定準部回部得勝圖》之《格登鄂拉斫營圖》,描繪乾隆二十年(1755年)阿玉錫率清軍追擊準噶爾汗達瓦齊至格登山之情形。(公有領域)
    清朝封疆大吏方觀承面臨死劫,算命先生說:「除非你做了天大的好事,拯救了千萬人的性命,才有可能化解這場災難。」到底怎麼做才能救下那麼多人呢?
  • 李衛不識幾個大字,奏摺都要下屬田芳寫,但他敬重有才的人。田芳在公堂上的直言頂撞勸諫他,他不但沒懲罰,反而替田芳捐了官職,可以說是勇於服善。
  • 被譽為「兵仙戰神」的韓信,無疑是楚漢爭霸時期響噹噹的主角。他在五年之內,襄助漢室打天下,終結秦末群雄紛爭的混亂局面。都說亂世出英雄,韓信的出現並非偶然,他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異於常人的言行和志向。
  • 漢武帝在位時,版圖遼闊,國力強大,對橫行於塞北的匈奴族,已不再採用漢高祖時代的和親政策,而是對匈奴發動一波波的大規模反擊。在對匈奴長達幾十年的征戰中,衛青、霍去病、李廣三人,是抗匈奴名將,而霍去病是三人中戰功最大者。
  • 外驅金虜,內平匪寇,南宋大英雄岳飛以忠義許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紹興五年(1135年),岳家軍平定楊么的洞庭湖之戰,可說是岳飛軍事生涯中一部驚人的傑作。
  • 自束髮從軍到收復建康,岳飛征戰八年,身經大小二百餘戰,終成一位統領精銳部隊的青年將領。金兵撤退後,之前潰逃的宋兵淪落為匪寇,繼續在江西、兩湖橫行作亂。岳將軍來不及撣去一身征塵,毅然投入平定賊寇的戰事。
  • 「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一曲《揚州慢》,唱出外族入侵時古城揚州的蕭條景象。南宋初年,不僅是揚州,江南半壁江山,都在金兵鐵蹄下遭受著戰火浩劫。亂世中成長起來的大將岳飛,在一片哀音中譜出不一樣的聲調。
  • 公元1127年,趙宋的年號從「靖康」改為「建炎」。宋高宗登基稱帝,歷史正式從北宋過渡到南宋。20多歲的新天子,對金人是戰是和仍然是舉棋不定的態度。同樣年輕的岳飛,卻呈上一封言辭懇切、情感激越的奏章。
  • 岳飛早期從軍抗金,雖然職位低微,卻憑藉非凡的武功和才能,得到宋朝老將宗澤的器重。文官出身的宗澤,卻不贊同他的作戰方式:「你的勇敢機智和才能武藝,遠超古代的良將。但是你喜好野戰,不是萬全之計啊。」岳飛的回答,卻有著過人的智慧。
  • 公元1103年,也就是北宋末年,中國最著名的抗金名將岳飛,誕生在相州湯陰縣(今河南安陽)一戶農家。他祖上世代務農,父母過著清苦的日子。但就是這樣一個平凡的家庭,卻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大英雄!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