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1xbet靠谱吗 - Google Play 上的应用

紀曉嵐愛妾寫的詩 無意中成了預言

作者:杜若 整理
清 張廷彥《青女素娥》軸(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469
【字號】    
   標籤: tags: , ,

紀曉嵐有一個愛妾沈氏,叫明玕。這個名字還是紀曉嵐給取的。沈氏天生麗質,又很聰慧,全然不像小戶人家的女兒。她性情柔婉,從來沒有忤逆過一人。

沈氏還未出嫁時,她曾悄悄的對姐姐說:「我不想成為農家之婦,但是名門望族也不會娶我為妻,難不成我要成為富貴人家的侍妾嗎?」

她的母親聽說了這番話,按著她的心願,將她嫁給紀家。沈氏嫁給紀曉嵐時,拜見紀曉嵐的正室馬夫人。馬夫人說:「聽說你自願做侍妾,其實做侍妾非常不容易。」沈氏回答道:「不願作侍妾,就會覺得難;既然願意做,還有什麼難的。」自從沈氏嫁入紀家,馬夫人始終都很疼愛她,愛她猶如自家嬌女。

紀昀字曉嵐,諡號文達。在文學作品、通俗評論中,常被稱為紀曉嵐。(公有領域)

最初,沈氏僅僅認識幾個字。後來跟著紀曉嵐檢點書籍,久而久之,沈氏也能粗略的知道一些文章的意思,而且還能用淺白的語言作些詩。

沈氏曾對紀曉嵐說,女子應當四十歲以前去世,眾人還會憐惜哀悼。如果等到滿頭白髮,成了穿著青衣布裙的老太婆,孤獨伶仃的被人遺忘,她可不希望那時候才死。乾隆五十六年,沈氏臨終前,將自己的一幅小畫像交給女兒,口誦一首詩,讓紀曉嵐記下來:「三十年來夢一場,遺容手付女收藏,他時話我生平事,認取姑蘇沈五娘。」誦完後,溘然而逝,得年僅三十歲。

沈氏罹患重病時,紀曉嵐在圓明園侍值,編修《四庫全書》,夜宿於圓明園附近的海淀槐西老屋。一天晚上,紀曉嵐兩次做夢,都夢到沈氏。起初紀曉嵐認為,或許是自己太過想念她吧!

那天晚上,沈氏病重陷入昏迷,二個時辰後才醒過來。沈氏對她的母親說:「我剛才作夢,夢裡去了海淀的住所。因為聽到雷霆般的響聲,所以才驚醒。」

紀曉嵐回憶侍值的那天晚上,有一個銅瓶掛在牆上,因為繫瓶的繩子斷了,銅瓶墜到地上產生很大的響聲。圖為清 鎏金蟠龍紋瓶(青銅器)。(公有領域)

後來紀曉嵐得知此事,回憶侍值的那天晚上,有一個掛在牆上的銅瓶,因為繫瓶的繩子斷了,墜到地上產生很大的響聲。他豁然明白,原來沈氏的生魂真的在當晚去過他那兒。於是,紀曉嵐在沈氏的遺像上題了兩首詩:

「幾分相似幾分非,可是香魂月下歸,春夢無痕時一瞥,最關情處在依稀。」

「到死春蠶尚有絲,離魂倩女不須疑,一聲驚破梨花夢,恰記銅瓶墜地時。」

 

夾竹桃花。(Alvesgaspar/Wikimedia Commons)

沈氏去世的前一年,即乾隆五十五年夏天的一個夜晚,沈氏看著窗外盛開的夾竹桃,映著明亮的月光,吟誦詩句:

「絳桃映日數枝斜,影落窗紗透帷紗。三處婆娑花一樣,只憐兩處是空花。」

但是次年,沈氏就病故了。她的婢女叫玉台,侍奉紀曉嵐兩年多後,才十八歲也去世了,紀曉嵐後來想起這首沈氏無意中寫的詩,竟成了預言,無意中說出了她和玉台的運程。果真應了「只憐兩處是空花」。@*

(據《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卷十九)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學堂裡鬧鬼,連大學士紀曉嵐在夜裡也常常受到驚嚇。他的父親姚安公卻主動搬進去住了,姚安公為何不怕鬼?
  • 薛夏還沒有出生,二十年後的命運就已經定好了;夢中,神明提前數年告誡霍易書,並以一首詩隱藏了他的官運運程。他們的命運就像是按照是先寫好的劇本在上演一樣。問題是,誰寫了這樣的命運「劇本」?又是誰,在哪裡,看到了這個還沒有上演的「劇情」呢?
  • 如果一戶人家祖宗陰德厚重,妖魅就不能作祟。它作祟也要等待時機,等到家裡出現失德、缺德的亂象時,妖魅才能鑽空子。因為有德的人,心定神全。心神專一,外邪就無法入侵。
  • 大清康熙年間,孔子第六十四代孫孔尚任,根據侯方域、李香君愛情故事為藍本,創作了一個傳奇劇本《桃花扇》。由於故事引人入勝,刊行後盛行於世,人盡皆知。
  • 一個沒有知識的鄉村富翁,卻有大福氣,沒災沒難、沒病沒痛。人的福氣到底從哪得來?有一次他家中有個婢女上吊死了,被報官,事情又發生了奇蹟的轉折……
  • 人類正在被指引,走向美好的未來。(fotolia)
    中元節有許多道教建醮、佛教盂蘭盆法會超拔孤魂野鬼的民俗活動。有餓鬼說他們罪業深重因而得不到佛道法事救贖。沉淪百年餓鬼道的鬼是怎樣把自己拔救出來的?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