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2月30日訊】(大紀元記者朱麗婭悉尼編譯報導)澳洲儲備銀行助理行長Christopher Kent表示,房產市場的低迷已進入第二階段,低房價的心理影響遏制了投資者的需求。
據澳洲廣播公司報導,銀行一直在收緊貸款標準,這已經抑制了東部沿海大城市的房價。房價下跌的預期使房產對投資者的吸引力降低,迫使房價進一步走低。
Kent在近期的會議上說:「很明顯,許多主要市場的房價都在下跌。」
「這種態勢將嚴重影響買家的心態,特別是投資者,他們唯一的購買動機就是資產的回報。」
「即使是適度的資本損失的預期也促使他們延遲購買房產,特別是在租金收益率相對較低的環境中。」
下圖顯示出2008年至2018年間投資者和自住房主貸款的變化。(上半部為投資者貸款,下半部為自住者貸款)

包括澳洲儲銀和澳洲審慎監管局在內的監管機構一直在向銀行施加壓力,要求實施過去幾年收緊貸款標準。
監管機構擔心借貸水平的增長推動了房產價格的上漲,因此他們限制了投資者的貸款水平,然後降低了僅付利息貸款的數量。這已經起到部分作用了。
由於銀行皇家委員會對寬鬆貸款問題的曝光,銀行進一步收緊貸款標準後,房地產市場出現了目前的一波調整下走。
獲得貸款變得更加困難。難以獲得貸款,或者難以獲得像過去那麼高的貸款。
Kent舉例道,銀行一直在對借款人的支出情況進行更全面徹底地評估,從而導致銀行不再像過去那樣向借款人發放最大額度的貸款。
全國房價已經下跌,悉尼和墨爾本跌幅最大。
下圖顯示出澳洲2010 – 2018年間房價增幅的變化。

Kent認為,作為對房價下跌的響應,信貸需求也下降了。他說:「這之間的聯繫是雙向的,從住房信貸到住房市場,從住房市場到住房信貸。」
兩者互相促進,信貸減少意味著房價下跌,房價降低意味著信貸需求也降低,這反過來意味著房價進一步降低。
與此同時,雖然銀行降低了對投資者的貸款,但非銀行(或影子銀行)向投資者提供的貸款明顯增加。
Kent表示,「金融監管機構理事會(包括儲備銀行、澳洲審慎監管局和澳洲證券投資委員會)的成員正在監控非銀行貸款機構的增長,以應對可能出現的金融穩定風險。」
責任編輯:簡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