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尋道》片外故事

李有甫說故事──神祕的茶館老頭

傳奇時代博客

(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1758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我們製作《功夫 尋道》的過程中,李有甫先生給我們說了不少老武術家的故事。我們把這些故事剪輯出來,和大家分享。

李有甫:

陳濟生老師晚年呢,我有時候去他家裡,他就喜歡一個人沏點好茶,跟我一起聊天。

他說有一次在一個茶館裡喝茶,那個茶房給他們倒茶。

有一個老頭就提了一個大壺就倒開水,給茶壺裡續開水。

老頭走到他跟前了,不知道為什麼,這老頭就一拳就打過來了。他沒有辦法防的,那一拳照著他兩個眼睛中間就打過來了。

他反應非常快,他不動,他眼睛也不眨,他沒有詳細解釋。

他說:「我不動,他就不打了。」

老頭這拳頭,離這眼皮大概連一寸都沒有,就是很近的地方他停住了。

他說:「這是規矩」,這就是訪友的規矩。這個人……他要接招,那就動開了。

他要是不接招,那個人就等於就是輸啦。

為什麼呢?後來,他讓那個夥計去付茶錢,那個夥計回來了說:「人家不要錢 」,說「請客了」。

夥計不理解,他(陳濟生老師)說:「哈,你就裝起來吧。」他說「我知道」,他就起來要走。

那個倒茶的老先生就過來了,跟他說:「朋友啊,在這住一宿吧?別走了。」

那就是要跟他交換,就是兩個人都知道對方是高人。倒茶的老先生說:「你在我這兒住吧!我請你住一宿。」

那陳老師很高興,他說:「我遇到高人哪!互相學習呀,切磋啊!」他就留下來了。

留下之後,那個老先生半夜就給他叫出來,他說:「你看,我這刀。」他有一把寶刀啊,那真是……

說四兩重,那個刀非常的輕,但是把頭髮拿下來擱那刃上一吹,吹毛斷髮,頭髮就斷了。一般人是見不到這種寶刀的。

那都是特殊的,現代你找不到,我沒看到過。他說這把刀非常的寶貴。他(那個老先生)就用這個刀,它裝起來很方便啊。

他用的時候他是用身法,他是斬得非常快的,他也不會去硬碰人家,但是也是一種藝術性吧,武藝啊,這個高的……

他(陳濟生老師)正看哪,這外邊的狗叫得很厲害。那個鄉下嘛,鎮裡邊,他們那個時候經常鬧響馬。所謂的響馬就是那個土匪、強盜來打家劫舍了,那個時候有這個事。

倆人就出來了,那老先生身體他就貼在牆上了,貼在牆上待著不動。他觀察四周,然後陳老師他也貼在牆上,他們就發現那個(狗叫)是家裡的人出遠門回來了。

就是半夜驚動了狗叫,他不是強盜來了,他們就放心了。然後回來他們就互相交流,互相切磋,他就說:「唉!這個功夫啊,真的是沒有止境。」

兩個人互相展示了自己的功夫,那老先生說輕功啊怎麼練的,他拿一種鐵製的東西,形狀像魚一樣。那個後背是很小,底下很重,他能拿手給它捏起來,那個一般人捏不起來的。

陳老師說他展示了一下太極拳的東西,也是很好,他倆人非常高興。

他們就是互相切磋,沒有說誰要怎麼樣,誰比較高?誰有高東西?他們是互相學習。@#

▼ 相關影片:李有甫說故事──神祕的茶館老頭

▼ 相關影片:《功夫‧尋道》

──轉自傳奇時代網站:legendsunfolding.com

(點閱【功夫‧尋道》片外故事】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來自山西的李有甫,當年在大陸大名鼎鼎。1993年他來到美國,被聘為中醫和武術教授。雖然功成名就,李有甫一直苦苦尋覓,想找到更高的修煉方法。因為他知道,人不只有一生一世,生命可以提升層次。
  • 但他練的是這個功夫,他有他的練法。那得吃多少苦?心性到什麼標準?當然他這個武術,他是一個層次,他就是這個層次,他是練這種東西的。
  • 就說他們那個比武啊都是很有意思的,都是一種藝術性,和現在的不太一樣。表現的是武德。他不傷害人,還讓對方服氣。
  • 黃乾成,本名黃宇立,1959年生於嘉義六腳鄉蒜東村,曾任小學校長,也曾在嘉義大學與南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然而,在教育之外,他更是一位致力於水墨畫創作的藝術家。他說:「教育是一個真的是非常可愛的工作,可以讓我溫飽,但不會讓我成為富有的人。我們講的春風化雨,教人的一個工作是積德,但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成就自己。」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 「我從來沒有在歐洲見過貔貅,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影片時,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嘗試去聯絡冒卓祺師傅,想跟他訂做貔貅,就這樣我跟貔貅聯繫在了一起。」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唐人街開設武館的武術師傅Ronald Galland(江漢利)說道。去年12月,他專程攜同妻子與7名徒弟赴港拜師,親身學藝,今年8月11日,在他70歲的壽宴上,首次公開舞貔貅,將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貔貅文化帶到歐洲。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