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8年1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王新一紐約報導)昨天(11月9日)下午,亞平會(AAFE)在上東城的亞洲協會(Asian Society)召開有關紐約教育「多元化」的討論會,邀請了特殊高中入學考試的支持和反對方各一人,布碌崙15學區多元化計劃的參與起草者,以及教育局副局長Joshua Wallack共四名人士,共同探討教育公平問題,聽眾從中能了解一些雙方在教育理念上的根本差異。

市長白思豪去年提出取消紐約八所特殊高中的入學考試,改為錄取所有初中排名前7%的學生入校,從而提高學校中非裔、拉丁裔學生的比例,引發各方輿論之爭。

昨天討論期間,支持現行特殊高中考試的「教育聯盟」創辦者李立民談到,人為地將一些無法通過考試的學生放到特殊高中裡,一是迴避部分孩子成績不好的根本原因,再就是這些孩子不一定跟的上進度。
隨後一名提問者質疑他,問他憑什麼說非裔、拉丁裔的孩子進入特殊高中後,無法像其他孩子一樣優秀?
李立民回應道,自己作為教育者和父親的親身經歷證明,這和族裔無關,而是不該把任何孩子放到與他/她成績相差太多的教室里。
「我自己的女兒當初考入布碌崙科技高中,但沒有讓她上,就是因為她在入學考試中剛過分數線,」李立民說,「我知道如果大部分孩子都比她強,對她而言不一定好,就像大池塘里的魚顯得更小。」李立民的女兒進入當地一家普通高中,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現在已從牛津大學畢業。
特殊高中反對者:考試具有壓迫性、歧視性
來自公園坡88中學的科學教師孫琳(Lynn Shon,音譯)是布碌崙15學區多元化計劃的起草人之一。她在討論中稱,考試本身是具有「壓迫性」的,並不能發現所有學生的天份。
同時,她並不贊成任何形式的「分班」、「天才班」,並認為不同程度、不同族裔的學生進入同一教室學習,才有助於學生的進步。
布碌崙科技高中的畢業生吳興國(Jason Wu)則認為,現行的SHSAT是有「歧視性」的。吳興國目前是「法律援助協會」(Legal Aid Society)的律師,專攻種族問題相關的案例。他曾在主流媒體撰寫評論文章,是要求廢除考試的主要華人聲音之一。
吳興國在討論中稱,現在主導輿論的大部分是「右翼」亞裔社區,總把非裔、拉丁裔推向對立面,這些人不代表自己,而他的意見是,「連特殊高中存在的本身都該被質疑,所有學生都應該平等地接受最好的教育。」
李立民則說,支持SHSAT的人從未把誰推向對立,相反,他曾在2016年,倡議擴大SHSAT的免費補習班(被稱為「夢想計畫,DREAM Program」),讓州、市府總共投入1500萬美金。其中一項目投資專門針對非裔、拉丁裔學生,使大量的非、拉丁裔學生獲得了免費補習的機會。
「我也不喜歡考試,但是我們生活在現實之中。」李立民表示,考試是平等競爭的一種方式,「如果是因為一部分孩子沒有資源造成不平等,那麼我們應該幫助他們,給他們提供資源。」
一名台下的華人則發言表示,市府需要承認每所學校的7%的孩子水平並不相同,「你在一個學校得A,在另一所學校並不一定能得」,他認為把特殊高當成種族問題來探討,實質上忽略了學校教育失敗的根本原因。◇
責任編輯:家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