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体育彩票开奖结果 - App Store

帝王家教的故事──康熙皇帝教子

作者:宋寶藍
雍正皇帝回憶康熙教誨的小故事,可讓人從側面一覽清宮的皇家教育。圖為《康熙讀書像》局部。(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866
【字號】    
   標籤: tags: , , , ,

雍正皇帝是康熙皇帝的第四子,本名胤禛。「胤」是康熙皇帝諸皇子名字的第一個字,「禛」是「以真受福」的意思。

雍正和其他皇子一樣,從六歲開始讀書,兼習滿漢,雙修文武。雍正從小蒙受父皇康熙的教誨,他的滿漢文造詣以及經書詩賦素養,都受到康熙皇帝的肯定。在一些古籍記載中,雍正回憶康熙皇帝教誨的小故事,可讓人從側面一覽清宮的皇家教育。

康熙責「喜怒不定」 雍正反省改過

有一年,清世宗雍正皇帝(1678年─1735年)對實錄館(記錄皇帝實錄的官署)總裁張廷玉(1672年-1755年)說起一段往事。

雍正曾閱讀康熙皇帝四十九年的宮廷實錄,裡面記載著康熙皇帝(654年─1722年)曉諭雍正的一些話,其中有一句是說雍正「喜怒不定」。

後來,雍正稟告康熙皇帝說:「兒臣侍奉父皇左右,實在深感慚愧。至於『喜怒不定』一語,昔日承蒙父皇訓誡勉勵,到現在已過了十多年,父皇沒有再給予教誨,是因兒臣誠心反省、改過了,父皇都看在眼裡。現在兒臣都已經三十多歲了,平常居心行事,也漸漸穩定,『喜怒不定』四字,關乎兒臣的生平,懇求父皇仁慈,下令將這四個字去掉,不要記載於實錄中。」

康熙皇帝果然傳下聖諭:「十多年來,確實沒有看到四阿哥有喜怒不定的地方。這句話不必記載。」

雍正想起這件事,對張廷玉說:「今日朕主掌天下大統,對一喜一怒這些情緒,慎之又慎,不敢輕易忽視,或者朕還有不足之處,但是越發感受到先皇的知人之明。朕謹遵先皇庭訓,時時體察,得以陶冶氣質。先皇的教誨銘記在心,始終不敢忘記。」

雍正叮囑張廷玉:「你們可以將這件事的前後情節,如實記載。」

圖為清雍正時期宮廷畫家繪製的《雍正行樂圖冊》之一幀。(公有領域)

康熙聖諭:戒急用忍

雍正丙午年(1726年),雍正對雲南巡撫朱綱說起,康熙皇帝教誨他「戒急用忍」,用忍戒除急躁。

雍正早晚都在養心殿辦理政事,已有三年。三年來,每當遇到酷暑天,雍正覺得沒有比這座殿更清涼的地方。

康熙皇帝仁慈地教誨他「戒急用忍」,雍正一直記在心裡。所以養心殿的匾額,寫的就是這四個字。雍正還恭敬地書寫了康熙皇帝曉諭的二個字。東暖閣的匾額取「惟仁」二字,對聯是:「諸惡不忍作,眾善必樂為。」西匾額取「惟君難」三字,對聯是:「原以一人治天下,不以天下奉一人。」

康熙皇帝曾賜贈胤禛一方硯台,名為「松花石蒼龍教子硯」,硯背銘文是:「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康熙皇帝對雍正的勉勵,頗有蒼龍教子、殷切期盼的意義。@*#

清 康熙 松花石蒼龍教子硯 ,硯首雕飾雲龍紋,一龍之龍首與龍身翻騰於波濤中,波濤漥下為池,池內嵌一褐紅色龍珠;池之左下方高浮雕一幼龍,回首望著後方的大龍,硯面上緣浮雕大龍龍身若隱若現於雲層中。中央陰刻行書銘:「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公有領域)
清 康熙 松花石蒼龍教子硯,硯背平整,央陰刻行書銘:「一拳之石取其堅,一勺之水取其淨。」(公有領域)

參考資料:
《清朝野史大觀》卷1
《淡墨錄》卷10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雍正帝最知名的大將軍年羹堯,最終以自盡結束顯赫一時的人生。是什麼原因導致雍正必須賜死這個曾經倚為心腹的重臣?
  • 近日,距今300多年前清康熙頒發的聖旨原件在一農戶家被發現。有網民評論,三百多年前,風清氣也正。江湖若知聞,滿臉羞愧情。
  • 南士進京趕考,但是沒有考中,他收拾一番,準備回家。當天夜晚,忽然聽到一陣敲門聲。士子開門,看到幾名健壯的護衛陪著一位富翁,對方說:「久聞先生的道德文章,令人敬仰敬佩。我有一個孩子,希望託付給先生教導。」
  • 孟秋七月也稱「蘭月」。人們常聽說「春蘭秋桂長飄香」,為什麼把秋天七月稱作「蘭月」呢?秋蘭之香價如瓊瑤,「猗猗秋蘭……厥美彌嘉」;「采蘭」比喻人求得珍異而歸,為何而采?因為心中繫念父母親,想要把好東西帶給父母。「盂蘭盆」會,是以大功德報今世和七世父母的恩惠……都是「蘭月」的蘭香。
  • 康熙年間,大阿哥允禔曾掌管養心殿營造事務諸事。有一天,他同西洋人徐日升進殿拜見,並與康熙皇帝閒談。
  • 古代帝王稱為天子,指出帝王是承天命來治理天下的。「天命」之說是人間掌握了權力之人用來樹立自己地位的「說詞」嗎?還是真有天命並以「吉兆」加持示現呢?
  • 東漢光武帝劉秀九歲喪父,由叔父劉良撫養長大。他身長七尺三寸,儀表堂堂,美眉鬚,鼻梁高挺鼻準隆起,配上大大的嘴巴和天庭隱隱隆起的日角,顯示帝王之相,他性情簡樸勤勉,喜愛耕稼農事,對家人重情重義,從來沒有想過在政治上出人頭地。這樣一個勤樸寬厚溫和的美男子,又是怎樣當上中興之主的呢?
  • 李世民班師回朝,唐高祖為兒子舉行慶功宴。喝到酒酣之處,本是喜慶的場面,高祖的臉上又突兀地泛起了一抹愁雲。
  • 齊王逃回長安後,唐高祖李淵第一時間得知了劉武周進犯的實力,誤以為唐軍不敵武周大軍,於是下令永安王李孝基,和陝州總管于筠、內史侍郎唐儉等人,聯合助剿呂崇茂,同時發出一道敕令,命關中守將,嚴行堵御,所有河東一帶,暫行棄置。
  • 隋朝末年,劉武周割據一方,自稱皇帝,定國號大漢,是大唐的一大勁敵。劉武周為與大唐爭雄,屢次進攻幷州。齊王李元吉作戰的能力,遠遠比不上他的哥哥李世民。唐高祖李淵便給齊王添了一個行軍總管裴寂,原本希望老成練達的裴寂,能幫著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不料,裴寂出征竟也一敗塗地,反而使唐軍失去了晉州以北的全部城鎮。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