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不端 南京大學女教授百餘篇論文被撤稿
【大紀元2018年10月24日訊】繼清華大學論文造假丑聞曝光後,10月24日,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青年長江學者梁瑩被指涉嫌學術不端,百餘篇之前發表的論文被撤稿。
《中國青年報》報導,39歲的梁瑩著述頗豐,以她為第一或第二作者的中文文獻就超過了120篇。不過現在都已檢索不到任何她的中文論文;在一些期刊的官網上,對應頁碼處也已無法查看。一家學術平台上仍能檢索到論文條目,但頁面已顯示「404」(無法查看)。
報導稱,在過去幾年裡,梁瑩主動將她的這些論文從中國知網、萬方、維普等主要學術期刊數據庫中刪除。
該報記者比對論文時發現,其中至少有15篇存在抄襲或一稿多投等學術不端問題。
文章舉例,梁瑩2002年發表的論文《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趨勢及其比較》,是廈門大學陳振明2001年的論文《轉變中的國家公務員制度——中西方公務員制度改革與發展的趨勢及其比較》的縮減版,只有極少數句子有說法上的差別。
一位同意接受採訪但要求匿名的學術期刊負責人表示,2014年前後,這份期刊收到了梁瑩從知網上撤下其已刊發的文章的要求。
這位負責人對此事印象很深,主要是因為作者主動要求下撤文章的情況極其少見。自創刊以來,這「可能是唯一一次」。
目前在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網站上,梁瑩的個人成果頁面目前只張貼著英文論著目錄,沒有任何中文論文。
10月23日,梁瑩對該報承認,自己的一些論文存在學術不端問題。不過她稱,上述情況只在自己學術生涯最早期,即2005年以前出現。
梁瑩還表示,她通過聯繫數據庫公司的法務部門撤了稿。
梁瑩曾被學生舉報教學態度極不端正,並常常早退、上課念課件、吃零食、玩手機、缺課、讓學生幫做私活等。
據澎湃新聞10月24日報導,目前南京大學已成立調查組介入調查梁瑩事件。梁瑩表示,她身體正發高燒,不接受採訪,「不要再傷害我了」,梁瑩說,隨即掛斷了電話。
就在10月21日,陸媒披露了清華大學11篇材料科學領域論文因學術不端被國際學術期刊撤稿。
這些論文發表於2014年到2016年。撤稿觀察(retraction watch)網站於10月19日以大篇幅報導了清華大學撤稿事件。撤稿原因是一系列圖片直接複製了以往已經發表的論文,不同論文通過重新編排和改動圖示來重複同樣的成果。
10月21日晚間,清華深圳研究生院回應稱,涉事研究生已於2017年4月被撤銷博士學位,其導師也被停止了招收研究生的資格等。
而在媒體曝光之前,清華大學從未就此事公開發聲,也沒有向社會公布調查結果和處理意見。
中國大陸論文造假之風盛行,論文買賣被指已經形成繁榮的黑市。去年4月,世界知名學術出版社施普林格(Springer)宣布,撤下107篇中國學者涉嫌造假的論文,創下了正式學術期刊單次撤稿數量之最,引發全球轟動。
責任編輯:許夢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