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箭射雙鵰的故事

作者:洪熙
後唐太祖李克用懷有一箭雙鵰這個絕藝,箭法相當出色。(王雙寬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668
【字號】    
   標籤: tags: , , , ,

一箭雙鵰,顧名思義,只用一支箭就把飛翔中的兩隻大雕射下來,比喻為一舉兩得,做一件事能同時達到兩個目的。這一成語故事出自《隋書》。

長孫晟

北周時期,突厥可汗攝圖(?─587年)向中原皇帝請婚。為安定北方邊塞,北周宣帝將千金公主嫁給攝圖。為安全起見,北周選派驍勇武將擔任和親使者。長孫晟(551年─609年)善於騎射,尤其是箭術極為高超,所以也在出使之列。

攝圖可汗很喜歡長孫晟,留他住了一年。有一天,攝圖可汗帶長孫晟外出打獵,可汗看到天上飛著兩隻大雕,正在爭奪肉食,於是給長孫晟兩隻箭,讓他射下那兩隻大雕。長孫晟彎弓馳射,一箭飛射兩雕。攝圖可汗大悅,命他的王子們和眾貴族向長孫晟學習箭術。

《元人畫寒原獵騎》。(公有領域)

李克用

神州大地人傑地靈,身懷一箭雙鵰絕藝的人,向來都令後世讚歎。後唐太祖李克用就懷有一箭雙鵰這個絕藝,箭法相當出色。

李克用(856年─908年),沙陀族,本姓朱邪(又作朱耶)氏。唐朝貞觀年間,李克用的先祖拔野是墨離軍使,跟隨唐太宗征討高麗、薛延陁,立下不少戰功。

李克用稍大能說話的時候,就喜歡談論兵事。在十二三歲時,就已經成了一個小勇士,精於騎馬射箭。十三歲那年,他看見天空飛翔著兩隻大鳥,一連射了兩箭都連中雙鳥,令眾人驚訝不已。

李克用十五歲時,跟隨大軍出征,將士稱他為「飛虎子」。韃靼部人曾和他比試箭法,指著天空中的雙鵰,問他:「你能一箭射中嗎?」

要想射下飛翔中的兩隻大雕,需要多大的臂力,才能把箭射到高空;要有多麼精準的眼力,才能連續射中兩個目標?此時,只見年僅十五歲的李克用從容地搭弓引箭,一箭飛到天空,兩隻大雕應聲而落。旁邊的人都震驚了,紛紛跪地叩拜。想必負有天命的人,自有他的過人之處吧。

李克用驍勇善騎,身懷一箭雙鵰絕藝。圖為李克用畫像。(公有領域)

高駢

高駢出生於長慶元年(821年),祖父高崇文是唐憲宗時期名將。唐懿宗初年,高駢在邊疆統兵防範黨項及吐蕃,授秦州刺史,後任侍御史。又於朱叔明幕府兼任司馬,精通射箭,曾射「一箭雙雕」,被稱為「落雕侍御」。

高駢早年還未發跡時,一天,見有兩隻雕在天上並飛,說:「我日後如能顯達,這次必能一箭同時射殺兩隻雕。」果然一箭射去,貫穿兩雕。

眾人讚歎高駢的技術,送給了他一個「落鵰侍御」的稱號。@*

參考資料:
《隋書》卷51
《舊五代史》卷25

責任編輯:李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這個成語出自《新唐書‧褚遂良傳》。唐朝初年,高麗發生內亂,告急求救,太宗想親自掛帥,率兵進攻高麗。群臣都勸皇帝不要親征。褚遂良勸太宗:「出征萬一不勝,勢必再興兵;再興兵,則士兵怨恨;隊伍情緒不穩,則勝敗難料了。 」
  • 作為中華傳統文化特有的語言形式,成語中包含了豐富而深厚的文化內涵,更傳遞了中國人歷經千百年錘煉留下的處世哲學。成語來源於歷史故事、寓言、傳說、詩詞或古人說的話。很多成語需要知道來源或典故才能懂得其深意。
  • 阿玉是一個卑賤的乞丐,卻能拾金不昧,這實在很難得,也因為他這一善念,神明進入他的夢中,賜予他福報。然而更可貴的是,阿玉賭博每賭必贏,贏了很多錢,卻沒有被錢財沖昏了頭腦,反而想到那些輸錢的人處境難堪,所以向神明起誓,再也不去賭博。真可謂是仁智俱全,急流勇退之人。
  • 射箭之前,射手要求心正,身體才會正,張弓搭箭也會穩固,這樣射出去的箭容易射中目標。如果沒有射中,也不會埋怨勝過自己的人,而是反過來想自己,哪裡沒有做好?
  • 在給劉巴的書信中,諸葛亮稱劉備雄才蓋世,意思是說他才能出眾,世上無人可及。
  • 首先準備兩個空的寶特瓶,裝入少許沙土後,將其懸掛起來,並使其維持左右擺動搖晃的狀態。接著,請張大眼睛仔細看清楚囉:兩個寶特瓶雖然擺動不止,但總有交錯重疊的時候。
  • 信陵君待人寬厚,因其禮賢下士,士人爭相奔赴其門下。他養士高達三千多人。圖為趙佶《宋徽宗文會圖》,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藏。(公有領域)
    王欽若是個外貌瘦弱的宰相,党進是個肚子裡沒什麼謀略的將軍。
  • 曹景宗以生僻的韻字作詩,劉輝開啟奇特險怪的文風。
  • 袁安雪天僵臥而不敢勞煩他人,狄仁傑望見白雲孤飛而思念雙親。
  • 包拯是歷史上家喻戶曉的清官,但大家可能不知道他的家裡還有一位傑出的女性,她就是包拯的長媳崔氏。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