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十商九奸,無商不奸。」為了牟取暴利,有些商人不擇手段,導致假貨泛濫成災,似乎不奸猾鑽營,就很難發達富貴。昔日,童叟無欺、貨真價實的悠悠古風,漸漸地遠離了現代的視野。唐宋時期,有些商人做生意看似尋常,又有些與眾不同,他們沒有費盡心機想著大發橫財,但是結果應有盡有。
唐人賣米 心自有道
據《續仙傳》所述,唐朝李玨祖輩居住在江陽,以販米營生。李玨繼承父業,凡是買米的人,他都把量米的升斗交給他們,由其自行稱量。
時節不同,米價也不同。但是李玨賣米不考慮季節因素,一斗米也只求得兩文薄利,以贍養年邁的父母。幾年以後,李家衣食豐厚無憂。

李父覺得家裡變化太大,很奇怪,於是問兒子他經營的方法。李玨就如實告訴父親。
李父感歎地說:「幹我們這一行的人,都是賣時用小斗,買時用大斗,就是為了多賺些利益。我做生意時,買賣時只用一個斗,自認為沒有偏頗。如今,你把升斗交給買者,任由他們自己稱量,我真的比不上你。我們李家能衣食無憂,難道不是神明相助嗎?」
當時有一位宰相,和這位江陽的李玨重名。宰相出鎮淮南時,李玨為避免名諱,於是改名李寬。宰相抵達淮南後,一天夜裡做了一個夢,夢到進入一座洞府,但見裡面煙花爛慢,翔鸞舞鶴,彩雲伴著祥瑞的霞光,殿亭樓閣彼此相連,綿延不絕。

宰相看到石壁上用金字寫著很多名字,「李玨」二字也列於榜中。宰相見狀高興不已。他自言自語地說:「我生於聖明的王朝,居官顯貴,又升為宰輔,怎能沒有功德惠及天下?如今洞府寫有我的名字,我也是仙人啊!」
他正高興之時,走出一個仙童對他說:「這裡是華陽洞天,這個姓名是您所轄江陽的一個子民,並不是指您。」
宰相醒來後,派屬官尋找同姓同名的人。軍營裡有人知道李寬的本名叫李玨,便向宰相呈報。宰相派車將李玨請到府中,將夢中景象告訴他,問他平生修煉哪些法術,希望他能傳授一些。
李玨說:「我本是一介小民,平生不知修行之事。」為解開宰相的疑惑,只好講述作生意的經歷。宰相再三詢問,確知他不懂法術,惟獨賣米而已。但是作為生意人,能由人自稱自量,不看重利益得失,對此宰相不由地感歎道:「這是常人很難做到的事。你能做到,這些陰功尋常人難以企及。」

李玨身在紅塵,久在商行,然而天性恬淡,寡慾清心,容貌也格外安祥。鬍鬚長約一尺,皓然飄飄,很是清逸。李玨高壽一百多歲時,無疾而終。民間傳說,他屍解成仙而去。
宋人賣米 濟困解危急
另一則故事則出現在宋朝,故事情節大同小異。據《厚德錄》記載,宋朝張詠任職成都府時,曾經夢到紫府真君。夢中談話間,有官吏來報,說:「已請到西門黃兼濟!」只見黃兼濟穿著道服進來。紫府真君走下台階,用隆重的禮儀接待他,並且讓他坐到張詠的位子之上。
第二天醒來後,張詠就派人去請黃兼濟。等他來到之後,張詠一看果然和夢裡看到的人一樣,於是將夢境告訴他,並且問到:「您平生做過哪些善事,積過哪些陰德?」
黃兼濟說:「我沒有特別擅長的技能。就是每年遇到麥子稻子成熟時,就以三萬錢收購。等到來年百姓艱難之時,我再出售。價格不變,升斗量器也沒有高下之分。對我沒有什麼損失,但對於小戶民家,卻可以救急。」

張詠說:「這正是您應該位在我之上的原因啊!」於是親自對他禮拜。黃兼濟一生富貴、健康和長壽,後代子孫出入仕途,官居顯赫,頗為榮耀。
明朝何孟春在《餘冬錄》中,對此評價道:「現在城裡或鄉下有家產的人,像李玨和黃兼濟一樣去做,效法起來有什麼困難?然而學士大夫家都難以做到。這也是李玨和黃兼濟之所以被神明看重的原因吧。」
參考:
《續仙傳》卷中
《厚德錄》卷二
《餘冬錄》@*#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