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文香道雅集之篆香(1))
上一篇筆者介紹了古人將篆香運用於禮敬神佛及朝廷上朝等場合。本篇文章主要介紹古代的文人雅士如何將篆香運用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並與各位讀者一起品讀幾首與篆香有關的優美唐宋詩詞。詩曰:
香篆 (宋)華岳
輕覆雕盤一擊開,星星微火自徘徊。
還同物理人間事,歷盡崎嶇心始灰。
本詩的大意:(古代的篆字模用木片雕刻,亦稱「雕盤」。)將放在香灰上的雕盤輕輕敲擊後,起盤(也稱起模);將篆香點上火,星星之火沿著篆香字燃燒而蜿蜒徘徊(直到香粉燒成了灰燼)。篆香燃燒過程與人世間很多事物的道理是相通的,很多人要經歷了坎坷及挫折才能把自己所執著追求的東西當成香灰那樣放棄(言外之意是經歷了挫折才悟到要放下執著心)。
這首詩講的是古人通過研習香道,製作篆香來感悟修煉之理;非常難得的一首絕句。

病思 (宋)陸游
短髮蕭蕭不滿簪,更堪衰疾日侵尋。
數匙淡飯支殘息,一篆清香印本心。
小徑古苔遺鶴毳,空堂壞甃有蟲吟。
悠然更起扁舟興,秋水門前五尺深。
這首詩是陸游在病中的自述,本詩的大意:年紀大了頭髮稀疏,幾乎插不上簪子,哪裡還經得起病情的日益加重。每頓只吃幾匙清淡的飯菜來苟延殘喘,有時製作一爐篆香來調理身體,這一個篆香字也表達了我現在的心情。(由於纏綿病榻很少走動,後院也開始荒涼)小徑的青苔上能看到仙鶴留下的羽毛,能聽到枯井殘壁內秋蟲發出的吟唱聲。秋天,門前的小河水位已經上漲到了五尺之深(言外之意:小船已經可以坐得下兩三個人),我很想乘一葉扁舟,悠遊於山水之間。(言外之意:可惜我病重了無法成行。)
「秋水門前五尺深」典故出自杜甫的詩〈南鄰〉「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兩三人。」秋天的河水水位開始上漲,到四五尺深的時候,小船可以坐兩三個人,坐多了小船會擱淺,因為水的深度不夠。
陸游在病中製作什麼篆香字現在已經無從考證了,筆者從很多宋代的詩詞中發現古人在閒居或生病時都常常用篆香來熏香。如南唐‧李煜〈浣溪沙〉:「綠窗冷靜芳音斷,香印成灰。可奈情懷,欲睡朦朧入夢來。」 南唐‧馮延巳〈酒泉子〉:「深院空幃。廊下風簾驚宿燕,香印灰,蘭燭灺,覺來時。」 宋‧黃庭堅〈千秋歲〉:「世間好事,恰恁廝當對。乍夜永,涼天氣。雨稀簾外滴,香篆盤中字。長入夢,如今見也分明是。」 宋‧李清照〈滿庭芳〉:「小閣藏春,閒窗鎖晝,畫堂無限深幽。篆香燒盡,日影下簾鉤。手種江梅更好,又何必、臨水登樓。」等等。
請欣賞北宋初期文學家、書法家徐鉉的一首詩,詩曰:
奉和御製棋二首之一 (宋)徐鉉
製法精微自帝堯,勢如天陣布周遭。
沉思迥覺忘千慮,妙訣終須附六韜。
急劫未分香印匝,一枰初滿月華高。
御詞仍許群臣和,愁殺山中玉兔毫。
這首詩講的是宋太宗趙光義與大臣下圍棋的事情,大意是:圍棋是堯帝傳下來的,相當精深和玄妙。圍棋的格局和氣勢如《六韜》(相傳為姜子牙所著)中所說的天陣那樣布置在棋盤中。對弈的雙方均深謀遠慮,關注於棋局之中而忘卻了其它的念頭;想下出奇妙的招式還是要依照《六韜》中所說的方略。對弈雙方劫爭尚未分出勝負,篆香已經燒過一圈了;一盤棋快被落子填滿時,月亮已經升到了中天之上。皇上寫的詩希望群臣都來應和,而群臣在應和時因為遣詞造句傷透了腦筋。
下棋時點篆香,確實有利於靜心思考。從詩中的描述上猜測,有可能點百刻香之類的篆香,既可以計時,又可以熏香。
寒夜即事 (宋)黃庚
倚遍闌干更漏長,柔髭捻斷為詩忙。
清分梅影夜宜月,寒入雁聲天正霜。
懷古頓添孤客恨,追歡難憶少年狂。
讀書窗下篝燈坐,一卷離騷一篆香。
本詩講的是讀書熏香的情形,大意:(冬天)夜晚倚靠在欄杆邊,覺得長夜漫漫;鬍鬚都快捻斷了,只是為了推敲詩句。想清晰地看到梅花樹的影子還是要在月圓的夜晚;冬至時節開始霜降,雁叫聲聲向南飛,寒風凜凜北風吹(天正即冬至)。緬懷歷史,平添了幾分旅居外地之人的幽怨;少年時期的輕狂及快樂,現在想起來卻覺得索然寡味。在窗下篝燈旁讀書,讀一卷詩書就要燒一爐篆香(「離騷」泛指詩書)。
燒香 (宋)連文鳳
坐我以靈室,爐中一篆香。
清芬醒耳目,餘氣入文章。
微見五雲散,閒消半日長。
舊書重讀罷,風味更悠揚。
本詩的大意:在靜室中打坐,爐中點了篆香。篆香的香氣不僅讓我的耳目清新,它彷彿也被房間中家具上的色彩及花紋吸收了(「文章」在本詩中指室內家具上的色彩及雕刻的花紋)。我在入定中,看到了五色的祥雲;半天時間就在打坐中過去了。古書重新讀過後,覺得其中的韻律讓人回味無窮。
通過賞讀此詩,我們明白了打坐時點一爐篆香有助於安神及入靜。@#(未完,待續)
點閱【朝暉香道】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