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學中文讀古詩 華裔姐妹出詩集

從小祖父母自編兒童古詩讀本 親自教學 將詩詞寓於日常場景「成生活的一部分」

張元昕(右一)、張遠明(左一)與她們的母親鄧路(中)。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8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8年01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紐約報導)對許多海外出生的華人子弟來說,學中文是他們避之不及,又不得不為之的「苦差事」;也是廣大華人家長和教師們勞神費力的事。紐約卻有一對罕見的姐妹,雖然從小在美國出生長大,卻愛讀中文,還能用中文寫詩,並出了自己的詩集。是什麼讓她們與眾不同呢?

在8日紐約詩畫琴棋會文學院為兩姐妹舉辦的新書發布會上,20歲的張元昕、18歲的張遠明與她們的母親鄧路,分享了她們的故事。

在家說中文是尊師敬祖 說英文是求知上進

張元昕說,自己很小的時候,外祖父母就教她系統的學詩。她和妹妹都認可在家學中文有多方面的因素。其一,兒時家長每天訓導她說:中文是母語,在家說中文是尊師敬祖;英文是工具,在學校說英文是求知上進。因此兩姐妹去學校講英文,在家裡講中文,一直如此,「感覺很自然」。

其二,「中文要繼續學下去,確實會變得比較枯燥,但正因為學詩詞,所以我們不覺得枯燥。」張元昕說,外婆編選的古詩詞集都適合兒童閱讀,且外婆將詩詞教育寓於日常生活場景中,讓她感覺很生動。

祖父母自編讀本教孫

媽媽鄧路接過話頭說,她父母是古詩詞的愛好者,為了教育兩姐妹,自己編兒童古詩讀本。先按照淺(淺顯易懂)、近(貼近生活)、活(富於變化)、細(細緻入微)、親(親身體會)、類(分類匯總)、教(培育品格)、純(純淨美好)八大原則選了近2千首詩歌,又按照四季更替、孝親重誼、惜時愛學、家國情懷等自然和人文主題,分成11個類別。

「她們背了很多詩歌,這個字就已經認得了,也沒有學拼音,直接認字。認字以後,一個暑假我媽媽就教會她寫3千個漢字。所以小孩子學中文真的不是那麼難,關鍵是你怎麼培養她的興趣。」鄧路說,培養興趣的要點就是「把詩歌變成她生活中的一部分」。

具體而言,她舉例說,母親在送孩子上學路上,看到下雪了,就教孩子背「詠雪」詩;春天來了,雲彩很漂亮,就教孩子「詠雲」詩。平日也都注意將詩詞教育寓於日常生活場景中,久之,小孩就覺得「生活就是詩,詩就是生活。」慢慢地她背得多了,自己就想寫了。所以不是什麼天才,每個人都可以做到。

妹妹張遠明說,自己從小不喜歡學,因此三天才能背會一首詩,慢慢有興趣後,越來越喜歡寫詩了,到後來就三分鐘能學背一首詩,從詩中她體會到一種貫穿古今的真誠的感情。

兩姐妹的在校成績也都很好,媽媽鄧路說,孩子的英文寫作也很好,兩姐妹從未在外面參加過補習班,什麼課也不需要補習,學古詩的過程本身就能幫助孩子開智開慧,「學詩培養她的記憶力、想像力、聯想力、定力,增加詞彙量,學詩更是一種人生態度,既能在生活中得到啟發與感動,又學會接人待物之道,在人格上不斷追求上進,好處多多!」

兩姐妹發表的新書分別是《小童醉詩中》和《兒童古詩分類讀本》,其中《小童醉詩中》收錄了姐姐張元昕從5歲到19歲、妹妹張元明從5歲到16歲的詩詞作品。《兒童古詩分類讀本》則是兩人從外祖父母為她們選編的2千多首中國古詩集「家庭讀本」中,精選出400多首,希望能幫助更多小朋友學習並喜愛上詩歌。◇

責任編輯:文燁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