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9月08日訊】2017年9月,台灣馬偕醫院對一名因車禍差點喪命的8個多月孕婦吳女士進行了急救。當時她已失去呼吸和心跳,馬偕醫師團隊緊急在急診室剖腹救子,母子幸運闖過鬼門關。
馬偕紀念醫院表示,一名36歲的孕婦7月初發生嚴重車禍,緊急送到馬偕醫院救治。馬偕動員急診、外傷、婦產、小兒、麻醉等各科醫護約20人全力搶救,也相當罕見地在急診室動剖腹手術。
據中央社報導,馬偕醫院婦產科部主治醫師李日升表示,這名孕婦是自行開車出車禍,在意外現場已沒有呼吸、心跳。救護車的急救人員施以急救,到院前有恢復心跳,但非常慢,且孕婦已沒有意識、瞳孔放大、腦幹也受損。
當時沒有時間再把孕婦送到產房裡,立即在急診室隔開一個適合剖腹產的空間進行手術。
在孕婦狀況極差的情況下,醫療團隊仍有共識──媽媽和小孩要一起救,醫師們一邊照顧孕婦的狀況,婦產科醫師也在3到5分鐘內把胎兒從媽媽的肚子中抱出來。
但這名男嬰出生時的阿帕嘉新生兒評分(Apgar Score)為0分,全身沒有活動力,也不會哭。男嬰乳名叫「棉花棒」。
「當時的情況非常非常不好。」馬偕兒童醫院醫務部主任邱南昌表示,媽媽因受傷嚴重、命懸一線,子宮沒辦法正常供血,導致孩子也缺血、缺氧,身體各器官、腦部都會受傷。
小兒科醫師當時也在急診室內待命,當孩子一抱出來時,第一時間就插管、送加護病房,並以低溫療法治療,降低身體新陳代謝,努力把傷害減到最小。

幸好這名男嬰的生命力很強,6天後轉出加護病房;媽媽在生產時雖一度可能成植物人,但因及時處理,狀況轉好,生產完隔天也能和醫師對話。
「棉花棒,媽媽在這裡。」產婦在生產完6天後終於第一次抱到孩子,車禍後的重大衝擊仍留在她身上,但和孩子的親密接觸、呼喚著孩子的乳名,讓她神情溫柔,母子眼神交流讓人動容。
「棉花棒可以變成棉花球。」邱南昌說,孩子出生時的狀況真的很差,腦部也難免會受影響,未來也免不了會有一些讓人擔心的狀況,但幸好爸爸、媽媽都很正向思考、很樂觀,孩子的狀況會愈來愈好,未來一定可以一起努力走過。#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