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記錄華人的貢獻 多倫多首個唐人街百年興衰

現在的大多倫多地區共有5個唐人街,而位於多倫多市中心的首個唐人街已有100年歷史。(穆楓/大紀元)

人氣: 91
【字號】    
   標籤: tags: , ,

【大紀元2017年05月01日訊】(大紀元記者林雪多倫多編譯報導)在多倫多Yonge St及 Victoria St街之間,Adelaide St. E街北邊有一條名叫  Ching Lane的小巷,它離多倫多歷史上首個唐人街不遠,小巷的路牌,提醒了多倫多民眾中國早期移民對當地的貢獻。

據Metronews報道,Ching Lane小巷是在2012年根據一華人的名字命名。據多倫多官方記載,華人清(Sam Ching)先生早於1878年在距小巷不遠的Adelaide St. E街9號開了第一家名為Sam Ching & Co的華人店,經營手工洗衣業務,當時洗衣都是人工手洗。這是當時言語不通且面臨歧視的華人常見的謀生方式。清先生的店所在社區,即College St.、 Queen St. E.、University Ave. 及 Yonge St街道之間區域,當時是來自不同國家大量移民和難民的集聚地,一直到1915年,才將該社區確切定義為華人社區。

到1921年,該社區居住的華人已經增長到2,000多人,他們多定居在Dundas St. W.、Elizabeth St.、Bay St.街西段及SpadinaAve街的東段。這裡成為史上著名唐人街的中心。幾十年來,該社區熱鬧繁華,擁有眾多的餐館、洗衣店、雜貨店、乾貨店等。

加拿大在1880年至1885年間,引進了近16,000名中國勞工,建造加拿大太平洋鐵路。但鐵路一旦建成後,聯邦政府就決定「限制和規範中國移民」,並於1885年通過了 「中國人移民法」,對任何要移民到加拿大的中國人徵收50元的「人頭稅」,在1900年增加到100元,1903年上漲至500元。

華人被歧視

那時的華人日子不好過,他們得忍受當時將華人稱做「黃色危險」的新聞界,以及政客對他們的歧視。媒體也充斥著中國男子患病、有毒癮、粗魯無禮、好逸惡勞、賭博等的負面報道。當時的政客認為,中國移民會通過賭博和濫用毒品行為,使加人的道德墮落,華人不容易被同化。

華人開店做生意,也受到種族歧視的影響。由於華人勤奮能吃苦,他們開的店比白人的店收費低,服務效率高,引發白人不滿。如在1902年,多倫多已經有100家華人洗衣店,多市另行要求其繳納5~20元的牌照費,以限制新的華人洗衣店再開張。

種族歧視也影響了中餐館的經營。到1910年,多倫多已有1千多名華人,但多是男性且因經濟原因,多隻願做全職工作。而中餐館需要招低薪的臨時工,白人婦女願意做這類工作。白人認為華人男子會使白人女子墮落,在1908年,多市有律師建議政府拒絕給僱用白人婦女的中餐館發牌照。在1914年,安省還通過了一項法律,禁止中國企業僱用白人婦女。中餐館業主對此進行了猛烈抗議,才使那些法律最後名存實亡。

中餐菜肴受歡迎

多年來,某些迎合西方人口味的菜肴如炒雜燴,炒麵和芙蓉蛋,在多倫多唐人街的餐廳一直受到人們的歡迎。許多名人也喜歡光顧唐人街中餐館品嘗價廉物美的美食。

據加拿大統計局的數據,到1921年,多倫多首個唐人街規模在加拿大已經排名第三。在20世紀30年代,多倫多華人社團還建成了一個共有250個座位的禮堂,以舉行流行音樂演出。

走向衰落

但是,從1929年到1939年,加拿大進入了經濟大蕭條時期。到20世紀40年代初,許多唐人街餐館被迫關閉。華人洗衣房不得不讓位給更大規模的商家,家用電器店及自助洗衣店。

多市當時因計劃興建新的市政廳,到1958年,唐人街有2/3的建築被拆或地被徵用,僅有一些建築倖存至今。目前大多地區已經發展出5個唐人街。

責任編輯:文芳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