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落人間的文字:白雲呀,我的故鄉在哪裡

作者:王金丁

黃昏景色(fotolia)

font print 人氣: 216
【字號】    
   標籤: tags: , ,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叫我這個苦命的身軀,流浪的人無厝的渡鳥,孤單若來到異鄉,有時也會念家鄉,今日又是來聽見著,喂~親像在叫我的。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懷念彼時故鄉的形影,月光不時照落的山河,彼邊山彼條溪水,永遠包著咱的夢,今夜又是來夢著伊,喂~親像在等我的。
叫著我叫著我,黃昏的故鄉不時的叫我,含著悲哀也有帶目屎,盼我返去的聲叫無停,白雲呀你若要去,請你帶著我的心情,送去乎伊我的阿母,喂~不可來忘記的。(《黃昏的故鄉》中野忠晴/曲 橫井弘/詞 文夏/臺語歌詞)*

紛飛的雪花裡,湖上的京都金閣寺,在蒼茫中更顯得金碧輝煌。佇立湖畔,在斜織的雪絲裡,鄉愁帶著我越過金閣寺上空的藍天,回到了遙遠的南國故鄉,看見那坪山那條溪水,夢裡的山河,於是,我握起一把雪,藏進背包裡。幾天後,我搭乘的飛機穿過白雲,降落日夜盼望的故鄉,望著幾十年未曾踏過的土地,已非昔日景象,心裡一片落寞,手裡的雪溶了,鄉愁也化掉了。

憶起那年,神戶四號碼頭泊著即將開航的「東嶺丸」,我站在夾板上望向遠處的六甲山,海風吹過背上的吉他,撥動我流浪的心弦。啟碇的汽笛聲聲響起,催著我這個漂泊的渡鳥,航向遙遠的故鄉。

渡輪慢慢接近基隆港時,鄉愁跟著浮上心頭,望著迎面緩緩而來的海岸,想起大稻埕街上賣楓片糕的阿婆,陣陣海風中,似乎聞到了香甜的楓片糕味道。

大稻埕熱鬧的街道旁,阿婆仍然拿著小秤,歲月染白了她的頭髮;穿過鼻尖,我看到她如同昔日專注的眼神,小秤子吊著的銅盤載著楓片糕,一邊垂掛著秤錘,阿婆緊抿的嘴唇含著細細的思量,於是,銅盤裡被加上了一塊楓片糕,秤錘隨著上升一寸,就要下滑時,還好穩住了,阿婆抬眼望著我:「買賣算分,相請無論,不能侵人客。」從阿婆的眼神,我瞧見她心裡自有的天平,那是亙古以來的分寸。

接過阿婆手裡的楓片糕,從紙包裡掏出一塊來,一塊菱形的潔白的楓片糕送入嘴裡,頓時嘗到了土地的味道,也感受了庶民的生活,都伴著鄉愁融入心裡。站起來時,弄響了背上的吉他,阿婆歡喜的亮著眼睛看我,我抱起吉他撥了幾個弦,吉他的聲音在人群裡迴響,幾句單純素樸的旋律,只有阿婆聽得到。

站在阿婆矮攤前,發現城隍廟牌樓就在頭上,幾位婦人挽著竹籃,籃子裡放著香燭、水果,在人群裡穿過牌樓。往市街望去,滿眼高聳的街樓,翻飛的帳蓬旗幟,色彩琳瑯的商店招牌,大稻埕已鬧上了天空。往對街乾元老山人蔘行走去,一位畫家站在「永樂座」戲院的木架海報旁寫生,海報寫著「紅蓮寺」三個大字,我轉過頭,好奇的瞥了一眼畫家的畫,畫裡,街道上的商店樓閣更為鮮艷,畫家把大稻埕的物事人情都搬了進去。

步上騎樓,乾元老山人蔘行隔壁就是頗富盛名的黃裕源布行,經過時,聞到了鋪裡散發出來的布料味道,往裡望去,師傅正將布料斜披在一位女客身上,那女客人轉身看著大鏡子微微點頭,我笑著,兩步就跨了過去;這一家是照相館,店前氣氛一時寧靜下來,櫥窗裡置了幾張放大的黑白人頭照片,門前落落大方擺著一張全家福,照片裡全家人嚴肅看著鏡頭,只有前排倚著婦人的男孩咧嘴笑著,天真可愛溢滿畫面,是攝影師特別捕捉,也贏得了全家人滿意吧,這時,剛好有兩位年輕男女走出店來,差點讓我撞上了。

街道上熱鬧而嘈雜,我背著吉他漫步廊道裡,彷彿置身另一個世界,忽而,前面有窸窣的聲音傳來,夾雜著茶葉的香味,就快步走了過去。原來「錦記茶行」店前騎樓裡,紅綠布衫的婦女們,坐在大竹盤旁低頭揀茶,嘴裡細聲唱著臺灣歌謠,引得我停下腳步,站在茶行木匾招牌下聽著;揀茶女這個唱那個唱,唱不準的也跟著哼,最後匯成了同一首歌曲,於是我倚著廊柱,抱著吉他隨著歌聲撥彈起來,手上閒著的揀茶女會望我一眼,我一面彈著,一面感受著揀茶女指間與歌聲裡的勤儉樸實。

一時,我想起永樂座戲院那幅「紅蓮寺」海報,於是匆匆往後街趕去,揀茶女的歌聲追著我,隨著我的腳步漸行漸遠了。穿過幾條街道,到了永樂座戲院前,看見壁上貼著《三娘教子》海報,原來《紅蓮寺》是下一回的戲碼。戲院門口有賣包子饅頭的小販,我走過攤前高高的蒸籠時,白霧被掀了開來,經過戲院紅磚長牆,還能聽到戲院裡的絲弦音律,藝旦哀怨的聲腔在絲弦裡吟哦。到了街尾,眼前一片綠野平疇,天邊只剩半顆紅太陽,金黃顏色灑滿天空,一直塗到淡水河那邊去。

記得那個黃昏,我抱著吉他,搭上南下的夜行火車,馳向懷念的故鄉,隆隆的車聲裡,我夢見了故鄉的曙光。

而如今,我坐著高鐵飛回了南國故鄉,站在黃昏的關子嶺上,已不見那坪山那條溪水,不見彼時故鄉的形影,眼看太陽就要墜入地平線,一朵白雲飄了過來,我不禁問它:白雲呀,我的故鄉在哪裡?

慶幸的是,1958年代,臺灣音樂家文夏將日人中野忠晴作曲、橫井弘作詞的《黃昏的故鄉》填上臺語歌詞。歌詞裡,文夏收集了那個時代那些人的鄉愁,存放在臺灣人心裡,一直到現在。@*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 東方文化陀山鸚鵡的名言,應沿襲原話為好:嘗僑居是山,不忍見耳!鸚鵡的境界亦於此,陀山曾經擁有,今生彌足珍惜!故鄉常州為筆者曾居地,我將其揣入懷中,時時因故人的遭遇和幸福唏噓雀躍。
  • 時下正當春天,雖然我生活的這片土地上花兒尚未綻放,樹木也是萌芽狀態,但鳥兒婉轉的鳴叫,已唱出春天的喜悅。融入春天,自然,心中也有了春天的風景。
  • 余先生的一句話讓筆者心有震悸,事關余先生老家安徽曾派一代表團赴普林斯頓,想說服先生回國看看,因他公開表示八九事件不平反就不回國。故鄉來人勸道,回一趟便能解除鄉愁。先生急了,懟出一句——我沒有鄉愁!
  • 漫步林間小道,穿過亭廊幽徑,聽著叮咚的山泉水,迎向輕柔撫面的風兒;但見鳥鳴山翠,花木蓬勃,白雲繞山崗,飛絮舞流韻。
  • 是不是每一個生命,對春天都有一個約定?就像花和草,都在靜靜地等待。等待中,蓄積著力量,等待中,膨脹著希望,強大著信心?
  • 春風吹拂,大地正變得酥軟,路邊的柳樹,也籠著瑩瑩的鵝黃。河冰化開一道一道冰痕,憋悶一冬天的河水,又歡唱起來了。我知道,人們的覺醒,同樣會給人類的文明,帶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造物主以他神奇之手,正在繪出一個嶄新的天地。
  • 置身其中,我歡心,流淚,在愛與光明中,在苦難與掙扎中,我們創造著繁榮和文明。在深沉與莊嚴的歌聲中,我們明白了輾轉輪迴來到世間的意義。
  • 一個一個房間打掃,牆壁,天棚,各種物件兒,犄角旮旯也不落下,務必做到乾淨、整潔。兒子很是仔細,就連燈泡都擰下來,一個一個擦拭如新。包裹商品帶回的邪黨報紙,該燒的燒,該丟垃圾點的丟垃圾點,不能讓它散發毒氣。掃灰,也叫「除塵」,或「出陳」,走出舊的藩籬,除陳迎新,多好的寓意。
  • 看來,那句「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對聯,應該改成「上天言實事,下界無欺瞞」才好。沒有欺騙,人們才會真誠相待,才會友善,才會寬懷包容,社會不就平安祥和了嗎。這正是:大法傳世人心歸正,春風吹拂萬物復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