遣使入唐請婚
大唐天朝盛世,四海臣服,天下萬國仰慕華風,競相入唐朝拜,因此驛道絡繹不絕。
松贊干布也十分仰慕大唐國風。他與尺尊公主度過甜美的蜜月後,大相祿東贊來到贊普前,請求大王施令,派遣使臣入唐,向唐室公主請婚,以實現贊普的夢中所見。
贊賜給他七枚金幣作為覲儀的禮物,又賜下一襲硃砂寶石鑲嵌的珍貴鎧甲作為唐室公主的聘禮。贊普又賜下一升金沙,叮囑大相必要時一定要全部捨棄。
松贊干布又賜予所需的所有物資和服飾,待使臣臨行前,吐蕃王再次叮囑他們,無論白天黑夜,一旦發生危險,切記向天神請求庇護。祿東贊攜帶大王所賜的禮物,偕同百名使臣,於四月初八那天,向漢地出發。
祿東贊率使團抵達大唐長安,看到巍峨高聳的四大城門,瞻仰之下,不禁驚懼大唐的盛世國威。當時天竺使臣、大食等國的使臣都在長安,都在等著向唐太宗請婚公主。
唐太宗下諭,召見各國使臣。來自各國的使臣帶著貢禮,依序朝覲太宗。祿東贊獻上金幣以及一襲鑲嵌硃砂寶石的琉璃鎧甲。

他於朝堂之上,對著大唐的君臣娓娓道來:「陛下,這副琉璃鎧甲具有諸多的功德,若遇到天災瘟疫,身著鎧甲,環繞都城走一圈,疾病即刻消除。倘若遇到霜凍冰雹,身著鎧甲繞著桑田走一周,就能制止冰雹之災。倘若遇到戰爭,身著這副寶甲一定會獲得勝利。在整座南贍部洲,還沒有哪副鎧甲能和寶甲相比。其價無量,其福無量。我王以此作為公主的聘禮,請陛下應許下賜公主。」
雖然祿東贊之言令人匪夷所思,但太宗還是仔細地聆聽,而朝堂上的大唐群臣彼此心中暗笑起來,他們笑著說吐蕃使臣真是妄言,憑一副鎧甲就想聘娶大唐公主。不過也有一心崇佛的臣子,譬如虞世南等大臣就不認為是妄言。
太宗器量海涵,他沒有認為祿東贊所說是無稽之談。武德四年,秦王李世民平定王世充、竇建德後,班師凱旋的途中,曾夜宿廣武。在夜雨朦朧中,秦王看到觀音菩薩「金身畢露」,顯現在東南雲際的光焰之中。世民親睹菩薩聖容,對著菩薩虔誠頂禮。他對諸將說:「這是因為削平群雄的戰事已經大功告成,天授神祐彰顯一統大業的偉績。」(《全唐文》卷一百四十六)
太宗曾親眼目睹過神跡,所以對祿東贊所說,不認為是荒誕不經。
太宗對吐蕃大相說:「朕十八歲於太原起兵,削平群雄,一統寰宇,建下赫赫功業。肇承先帝王統至今,一心經緯乾坤,勤心庶政,並無太多過失。無論吐蕃王的國勢和版圖,都不能與朕相匹敵。」因此,太宗沒有答應吐蕃贊普聯姻的請求。
使者回到吐蕃後,謊稱:「吐谷渾國王入朝,從中離間,所以通婚之議沒有達成。」松贊干布聽後大怒,率兵攻擊吐谷渾。吐谷渾難以招架吐蕃大軍,只好逃到青海一帶。
為了娶到大唐公主,松贊干布又親自率20萬大軍屯兵松州,只圍城不攻打,企圖以武力逼婚。吐蕃王揚言:「若大國不嫁公主,立即進攻內地。」(《新唐書》)
唐太宗為震懾偏邦蠻夷,立即派兵大敗吐蕃,松贊干布仰慕天威引兵自退。唐貞觀十四年(640年),贊普遣大相祿東贊到達長安朝見太宗,進獻黃金5,000兩,珍玩數百,遣使進貢謝罪,再次懇請婚約。
一日,太宗想到,在為大興善寺所寫的鐘銘序中講到他是「金輪聖王」下世人間,為了向天下萬國施撒恩惠,因此乘駕法船舟航三界,使天下共享安康太平。(《全唐文》卷十)他一心推行仁政,以文德教化天下。倘若夷邦肆意妄為,太宗也會動用武力,制止偏邦的挑釁。
太宗看到吐蕃王再次遣使謝罪,虔心仰望大唐國威,為了教化雪域,遠柔民心,太宗此次也有意與吐蕃聯姻。@#
責任編輯:蘇筱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