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2月1日訊】(大紀元記者楊華綜合報導)還記得2006年感動全台的「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嗎?5個年幼的孩子陪伴罹癌住院的母親,幾個小姐弟在麵館僅合點一碗陽春麵,並堅持只吃一半,剩下的要打包帶回給爸媽。故事經傳媒報導,感動了全台灣。如今10多年年過去了,當年的五個孩子現在生活如何呢?
現在,當年5個年幼的孩子都已長大成人。他們中有的參軍成為役士官;有的為圓大學夢,在學習謀生的一技之長;有的白天務農、夜間苦讀;有的在打工賺錢。他們都在不同的領域,為改善家裡的貧困而努力,並在為實現全家人的願望——買車、買房而打拚,故事令人感動。

「一碗陽春麵」感動全台
2006年,台灣南投縣竹山鎮婦人吳慧萍被醫院診斷罹患子宮頸癌末期,而住進了台中市中山附設醫院的安寧病房。吳慧萍與丈夫魏伯彥育有5個年幼的孩子,家中生活非常拮据。在住院期間,當時年僅10歲的長子魏冠宇,帶著4個幼小的弟妹們,輪流在醫院陪伴著重病的媽媽。

當好心的社工帶幾個小孩去吃麵時,瘦弱而懂事的女兒魏雪婷說「我們三個要吃一碗陽春麵」。為了讓小朋友吃得飽一點兒,社工幫他們改點了餛飩麵,意外的是儘管幾個小孩都已飢腸轆轆,卻堅持只吃麵條,喝點麵湯,而無論如何都不肯吃一個餛飩。

社工不解,一再追問下,孩子們才回答說,是因為「爸爸媽媽還沒有吃飯,要把餛飩打包帶回去給他們吃」。故事傳開後,感動了全台灣。

努力——讓天上的媽媽知道「我們過得很好」
罹患絕症的媽媽,最終在幾個孩子的陪伴下,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當年帶來至深感動的五個小兄妹,現在均已長大成人,並靠自己的努力經營著各自的人生。

傳媒到訪魏家時赫然發現,這個大家庭的晚餐竟然只有極其簡單的兩道菜。而他們至今仍沒有自己的房子,而借住在叔叔的房子裡,室內牆面油漆斑駁且脫落大半,屋內只有最簡單的家具陳設。
為了實現家中買房、買車兩大願望,魏冠宇和妹妹魏雪婷竹山高中畢業後,就考取了志願役士官;魏冠宇在嘉義新訓中心服務,妹妹雪婷則被分配到馬祖南竿。他們都會按月寄錢回來,供家裡生活所需。

冠宇現在的月薪是台幣32,000,每月除了寄給父親10,000補貼家用外,剩下的額度,他強迫自己存下15,000。他和大妹魏雪婷都選擇從軍,最大的心願是為了「買屋有個家,買車出遊,填補全家人不曾一起旅行的遺憾」。

因「一碗麵」的故事在台灣廣為流傳,至今魏家兄妹出門買東西,還會偶遇好心商家拒絕收錢。對此,魏冠宇說他和弟弟妹妹們都會婉拒好意,因想「把資源留給更有需要的人」。
冠宇說:「雖然我們無法選擇出身,但能選擇做人。」曾經貧寒的一家人,努力學習自立,是要讓天上的媽媽知道「不用擔心,我們過得很好」。
11年來,照顧5個小孩長大的除了爸爸魏伯彥以外,還有當年台中市中山附設醫院安寧病房的主任醫師周希諴。原來當年在吳慧萍生命垂危之際,曾懇求周醫師幫忙照顧幾個孩子,使他們能夠順利讀書長大。

當時這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傳開後,全台湧入300多萬元的社會善款,信託作為五個孩子的教育基金。如今吳慧萍的心願即將實現了。
因老三梓敬即將入伍,周醫師特地請客,舉辦宴席為他踐行。因魏爸爸臨時接到工作,老大、老二遠在軍中,都無法出席;所以只有老三梓敬、老四學聖和老五學賢到場。


自幼最頑皮的魏梓敬,曾經是媽媽最擔心的孩子。當年,他年紀太小,對於「一碗麵」的故事,他幾乎沒什麼記憶了。可自他懂事起,看到爸爸賺錢養家那麼辛苦,自己也開始漸漸收斂了頑皮性情,如今功課已大有進步。

對於未來,魏梓敬有一個腳踏實地的「大學夢」。他的計劃是服完兵役後先到周希諴介紹的台中修車廠當學徒,學習一技之長後先工作攢錢,等到經濟比較好後,再靠自己積攢的學費一圓大學夢。

老四魏學聖非常自立,刻苦的他晚上讀高中夜校,白天則租地種菜販賣。他崇尚自食其力,對於全家無法撕去「一碗麵家庭」的標籤,這讓他感到「難免有點困擾」,並「希望社會大眾知道我們己經自立,祝福我們就好」。
老五則在國中畢業之後到甕仔雞店打工。

現在魏爸爸還是從事多年來的老本行——砍竹子。對比過去,魏伯彥說:「最苦的日子早已過去,現在兒女們都貼心懂事」,這是他作為父親最大的安慰。
儘管5個孩子自幼喪母,家境貧寒,在成長過程中歷經困難;但這也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勇氣和信心。現在,一家人正為了實現買房子的夢想而齊心協力地打拚。
一碗陽春麵的故事,在兄妹5人的共同努力下,延續出了新的勵志情懷,令人感動至深……
▼ 相關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