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摘:今晚,我們用人生調味(3)

《今晚,我們用人生調味》(平安文化出版社 提供)
我從愛德華那兒學到了許多的烹飪之道。
他教了我如何做出最超凡絕倫的烤雞,只要一個紙袋和一把的香草;如何做出最完美的糕點——奶油,還有麵團裡加一點點豬油,達令!——然後在麵團上撒一點香醋,讓醋附著在上面。
但是打從我們相識開始,我就本能地知道他的廚藝絕不限於料理的前置作業上。他教我的是耐性的好處,放慢腳步好好想想我做的每一件事。
我請教他如何給雞去骨,以便做凍肉捲,我知道愛德華最後傳授給我的絕對不會只是剝皮去骨的手法。我後來才明白,他是在強迫我解構我的人生,把它往骨頭裡切,檢視內部,無論結果會有多麼地不堪入目。
***
愛德華住在羅斯福島的一棟州立的合作公寓裡,有露臺,灌漿走廊,游泳池,大型景觀窗可眺望東河。
我近來也在我先生的堅持下搬到了羅斯福島,這是我們對拯救婚姻的最後努力。我不像愛德華是心甘情願的遷居戶。
一年前,我們帶著年幼的女兒從多倫多搬回了曼哈頓,為了要讓我接下《紐約郵報》的調查記者一職。
我們家距離漢娜在上東區的學校只有幾條街,而每天我先生都會埋怨狹窄的街道、地鐵的人潮,附近的兒童遊樂區垃圾滿地,還得變換到對街停車──其實一個星期裡只有兩次,居住在紐約的有車族都能了解這種大都會必有的折磨。
在紐約養車負擔之重簡直是噩夢。如果付不起至少四百元的月租費,就得跟許多紐約客一樣停在路邊,但是每星期得移車兩次,方便清潔隊打掃。
就是因為停車位一位難求,大多數的駕駛人都會把車子開到對街,雙排停車,坐在車裡等一個半小時,等清潔隊完成清潔工作之後,再立刻開回老位子上。
我覺得變換到對街去停車不過是小小的不便,是城市生活裡離奇卻必須的缺點。沒錯,必須坐在車上等掃街車過去的人不是我,可是討人厭的煩心事又不只這一樁。
比方說拖著沉甸甸的雜貨搭地鐵;曼哈頓差不多樣樣東西的價格都貴得離譜;尖峰時刻趕著去採訪,卻在人牆裡跑錯了方向;或是去學校接漢娜放學。
我覺得這些都不算什麼大問題,我四周的人誰不忍受呢──我們大家都同病相憐,這是在紐約市生活人人都有的挫折。
其實呢!我的職業生涯大都是在開發中國家採訪,我極愛紐約的混亂。紐約市本身就是第三世界國家,交通阻塞、垃圾桶滿到溢出來、政客貪污,黑暗的街道和地鐵軌道上老鼠橫行。
悶熱的夏天我會把公寓的窗子打開,迎接喧嚷的交通和施工噪音。
「妳瘋了。」梅麗莎說。
她是我在《紐約郵報》的同事兼新朋友。是土生土長的紐約客,總是渴望寧靜。
不過住在紐約市的頭幾個月,我顯然還不明就裡。
有一天我在尖峰時刻站著等六號火車,我那時在中城,急著要去上城接漢娜。地鐵月臺上的通勤族有三層厚,進站的火車也客滿了。我轉身看著站在旁邊的一位穿著入時的脆弱年長女士。
「哇,我們可能上不了車了。」我說。掃了人群一眼。
她給我的眼神只能用既憐憫又輕視來形容。
「妳是哪裡人?」她問我。
「加拿大。」我怯生生地說。
「那妳是絕對上不了車的。」她含笑說。
接著我就看著這位優雅的女士抓穩了她的軟皮手提包,輕巧卻果斷地擠上了客滿的火車。她不用推就擠上了已經人滿為患的車廂。她在車掌關上車門之前跨進車廂裡,姿態不失從容優雅。
我等下一班火車,一樣客滿,可是在車門打開那電光石火的一瞬間,我變成了紐約客——不必虛張聲勢,不必說「借過」或「抱歉」,我融入了人群,溜上了火車。
我先生卻死都不肯去適應。
而一星期裡我沒有一天沒聽到他的最後通牒。說,要在哪月哪日從這個地球上最差勁的地方搬走。
「再一年,就這樣。」他這麼說。
但是我們的婚姻岌岌可危並不只是搬到紐約這一個原因,我們早就背著感情包袱橫跨了兩片大陸,我們總是動個不停,打包行李又拆開,在我們擁有的不同房屋裡佈置家具,填寫一張又一張的公家機關表格,申請簽證到各個天南地北的角落,像是科索沃和巴西。
忙忙亂亂讓我們用不著去面對我們磨損後的脆弱關係。每次只要心底的苦澀浮上了檯面,每次只要緊張的氣氛增高,我們就渴望換個風景,於是在上東區狹窄的公寓無法安頓下來,我們就決定試試另一區。
我們兩人仍然深信房地產能夠拯救我們搖搖欲墜的婚姻。
羅斯福島有我們負擔得起的停車棚,即便是個破破爛爛的地方,屋頂會漏水、電梯也幾乎無法運作。且這個將近兩哩長的小島似乎是個不錯的隱居處,可以遠離曼哈頓的車馬喧囂,而搭電車和地鐵又能很快地抵達城中。
春天時面對曼哈頓東側的徒步區到處都是推著嬰兒車的父母、慢跑的人、手牽手的情侶。夏日夜晚,居民聚集在小島北端的烤肉區宴飲,烤牛肉的味道飄在沉甸甸的空氣中。有一家河畔咖啡屋,在此可以看到聯合國的壯觀建築,以及拖船在皇后區大橋下來回穿梭。
所以就在耶誕夜我和薇樂莉在上東區的餐廳共餐之後,我發現自己搬進了離愛德華只幾條街的地方。我們的晚餐漸漸變成每週的大事。我知道他跟我一樣期待。
他花了好幾個小時的時間為我把食譜寫下來,也對我的生活坦率指教。他仍在追悼他摯愛的寶拉,而我也慢慢地了解我的婚姻有多麼地不快樂。
但無論在愛德華的羅斯福島公寓外的世界發生了什麼,晚餐都是一段神奇的插曲。我們共享雞尾酒、一瓶紅酒,以及愛德華那天想做的菜。艾拉‧費茲潔拉、比莉‧哈樂黛、梧特‧蘭波的歌聲在室內飄蕩。
但,有時,就只有宜人的寧靜,以及在十四樓窗外颼颼掠過的風聲。◇#(節錄完)
——節錄自《今晚,我們用人生調味》/ 平安文化出版社
責任編輯:李昀
點閱【今晚,我們用人生調味】系列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