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望遠鏡」三人組獲2017諾貝爾物理獎
【大紀元2017年10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馬麗綜合報導)當地時間10月3日上午,201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在瑞典揭曉。雷納‧韋斯(Rainer Weiss)、巴里‧巴里什(Barry Clark Barish)和基普‧索恩(Kip Stephen Thorne)共獲殊榮。物理學獎是諾貝爾各獎項中頒發次數最多的,也是華人科學家獲獎最多的諾貝爾獎項。
這三位科學家對LIGO(一種探測儀)直接探測到重力波做出了傑出的貢獻。宇宙中最強的重力波是通過災難性事件產生的,例如碰撞黑洞。因此LIGO探測器基本上是一個「黑洞望遠鏡」,允許科學家觀測到以前看不見的東西。
科學界認為這三位科學家的研究為探索宇宙的起源提供重要的線索。其中雷納‧韋斯最早提出用激光干涉儀探測重力波並作噪聲分析;基普‧索恩對重力波探測和LIGO做了很多理論工作;而巴里‧巴里什對建立LIGO國際合作並將其轉化做出了關鍵貢獻。
Rainer Weiss獲得一半獎金(諾貝爾獎的獎金為110萬美元)。他1932年出生於德國柏林,他獲獎時在美國馬薩諸塞州劍橋麻省理工學院工作。Barry C. Barish和Kip S. Thorne共享一半諾貝爾獎金,各得四分之一獎金。這兩位科學家都在美國出生,任職於加州理工學院,三位科學家獲獎的原因都是:對LIGO檢測器的決定性貢獻和對重力波進行觀測。
據諾貝爾獎官網統計,1901年至2016年間,諾貝爾獎各類獎項共計頒發了579次,其中物理學獎頒發次數最多,為110次。該獎項共頒發給了203人。物理學獎是華人拿獎最多的獎項,共有6位華人科學家獲此殊榮。
據統計,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獲獎者平均年齡為55歲。其中年齡最大的是雷蒙德‧戴維斯,2002年他以88歲的年齡得獎;年齡最小的是勞倫斯‧布拉格,1915年25歲的小布拉格與父親共獲物理學獎。
生理學獎或醫學獎是每年諾獎委員會頒發的第一個獎項,物理學獎、化學獎、文學獎與和平獎將在星期二到星期五揭曉。經濟學獎則將在下星期一10月9日揭曉。#
責任編輯:蘇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