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按】《天工開物》初刊於1637年(明崇禎十年)。是中國古代一部綜合性的科學技術著作,作者是明朝科學家宋應星。書中記述的許多生產技術,一直沿用到近代。先後有日、英、德、法、俄等譯本。全書分為上中下三篇十八卷,並附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圖,描繪了一百三十多項生產技術和工具的名稱、形狀、工序。特分節刊登,以饗讀者。

鍛造第十卷
宋子說,金屬、木材經加工處理,造成各種器物。世上如果沒有得力的工具,即使魯班、倕那樣的巧匠,也怎能施展其技巧呢?在製造各種兵器和金屬樂器的過程中,如果不用鉗和錘加工,便無法做成。
各種工具和器物都經過熔爐烈火的作用鍛造而成,但形狀、大小有所不同。重達千鈞的鐵錨將大船繫於狂瀾之中,輕如羽毛的鐵針在官服上綉出花紋。鑄造鍾、鼎的技巧與這種神奇的鍛造工藝相比,也相形見絀。古時鍛造的名劍莫邪、干將揮舞起來,如雙龍飛躍,這種傳說大概是有根據的吧!
原文
《天工開物》錘鍛第十卷
宋子曰:金木受攻而物象曲成。世無利器,即般、倕安所施其巧哉?五兵之內,六樂之中,微鉗錘之奏功也,生殺之機泯然矣!同出洪爐烈火,大小殊形:重千鈞者,繫巨艦於狂淵;輕一羽者,透繡紋於章服。使冶鍾鑄鼎之巧,束手而讓神功焉。莫邪、干將,雙龍飛躍,毋其說亦有徵焉者乎?
【注釋】
魯班:公輸般(前607一前4),春秋時魯國的巧匠,相傳鋸、刨、雲梯、會飛的木鳥等都是他所創造的,被後世的木工、建築工奉為祖師。
倕:傳說黃帝時的一名巧匠。相傳木工用的圓規、直尺、準繩都是他創造的。
五兵:殳、戟、戈、矛、弓矢,此處泛指兵器。
六樂 :鍾、鏄(讀博)、錞(讀純)、鐲、鐃、鐸,此處泛指金屬打擊樂器。
莫邪、干將:春秋時吳國製成的兩把著名的寶劍,以鑄劍者夫婦之名命名。@#
──轉自《新三才》
點閱【天工開物】相關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