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傳」系列之十:慶父

【奸臣傳】慶父不死 魯難不已

作者:杜若

清 石濤《山水》(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436
【字號】    
   標籤: tags: ,

三千多年前,周武王克商伐紂之後大封天下諸侯,將周公旦封到曲阜。因此,周公也被尊為魯公。由於周公要輔佐年幼的周成王,魯國的封地就由他的長子伯禽繼承。

周公制禮作樂,社稷燦然。禮義、樂歌遍布朝野,周朝子民陶醉在敬天崇神的禮樂之中。西周禮樂大化天下,因而魯國也留下濃厚的禮樂色彩。

慶父結黨 蓄謀權位

公元前693年,魯國傳至第十六任國君魯莊公姬同。魯莊公有三個弟弟:慶父、叔牙和季友。其中,季友最為賢能,慶父為人最惡。慶父貪婪專橫,拉攏叔牙為其黨羽,一直蓄謀爭奪君位。

公元前662年,魯莊公在位的第32年生了一場大病,到了秋天病情越發嚴重。莊公自知去日無多,但還沒有拿定主意要立哪位兒子繼承君位。他先召來三弟叔牙商量身後之事。

叔牙將慶父盛讚一番,他說:「如果要想管理好魯國,使社稷有望,應該傳位給慶父。兄終弟及,這在魯國也是常有的事。」莊公聽後心中不悅。

而後,莊公召來四弟季友商量。季友認為,慶父生性殘忍,眼中沒有親恩,不適合做一國之君。他勸莊公立孟任之子姬般為君。早年,莊公和孟任曾經盟誓,現在立姬般為君也是在兌現昔日的誓約。

莊公即位的第三年,曾到郎台巡遊。他在高台上看到黨氏之女孟任容顏殊麗,就派內侍召納她。孟任不同意,莊公為了娶得佳人答應她:「如果嫁給我,立你為夫人。」孟任請他對天發誓,於是二人割臂血,歃血誓神。次年,孟任誕下一子姬般。莊公有意立孟任為夫人,但他的母親文姜不准。孟任雖未能立為夫人,但主掌後宮二十多年,權傾一時。

明代 髡殘《山水圖》 紙本 。(公有領域)
明代 髡殘《山水圖》。(公有領域)

慶父淫亂 謀殺國君

莊公去世後,他的夫人哀姜貪戀慶父魁偉軒昂的美色,暗中派內侍悄悄傳話,私通慶父,並和慶父、叔牙約定日後擁戴慶父為國君,叔牙為國相。由於哀姜沒有子嗣,慶父和哀姜密謀要立哀姜妹妹叔姜的兒子子開為魯國君主,於是一場謀害國君的計劃悄然開始。

公子般即位不到兩個月,權欲熏心的慶父抓緊剷除新君的計劃。公子般外祖父黨臣病亡,他前往弔喪。慶父密召圉人犖,慫恿他去殺公子般。

圉人犖是魯國很有名的大力勇士,他能夠登到城樓上,飛身躍地,然後再縱身一躍,抓住高樓的屋角,他使勁搖晃樓角能撼動整座樓房。在當時,圉人犖的勇武敏捷,天下無雙。

圉人犖曾經作歌調戲公子般的意中人梁氏,公子般大怒,命左右侍從將他拿下,鞭打了三百下,以致血流滿地。圉人犖再三哀求,才得以釋放。為此,圉人犖懷恨在心,轉投到慶父門下。慶父藉此機會,慫恿圉人犖去報鞭背之仇。

圉人犖刺殺公子般後,被黨大夫的家丁亂棒打死。季友聽說公子般被殺,知道一定是慶父派人幹的。為了避禍,季友逃到陳國。凶殘的慶父將所有的罪過都推到圉人犖身上,並派兵滅了他的全家。

清 王時敏 山水畫作品(公有領域)
清 王時敏 山水畫(公有領域)

慶父縱惡 再殺國君

哀姜想要立慶父為國君。由於莊公剛去世,新君又剛被刺殺,慶父為了迴避弒君的嫌疑,暫時不肯繼承王位。他想,如果立申為國君,他長大後難以控制,不如立八歲的公子啟為君,也就是閔公。閔公是哀姜的妹妹叔姜之子,也是齊桓公的外甥。

閔公在宮裡畏懼姜氏,在朝堂畏懼慶父,想依靠齊桓公的力量來保護自己,於是派人去會齊桓公。

八歲的閔公拉著齊桓公的衣服,哭著訴說慶父的罪惡,請求齊桓公幫助季友回國。齊桓公同意,派人從陳國召回季友,閔公住在郎地等候他。

齊桓公派仲孫湫以弔唁名義前往魯國,審查魯國內亂的程度以便採取措施。仲孫湫回來後向國君匯報說:「不除掉慶父,魯國的災難就不會停止。」

齊桓公想拿下魯國,但因魯國還奉行著立國之本——周禮,仲孫湫勸阻了齊桓公。他說:「國家將要滅亡,如同一棵大樹,主幹必然先倒,然後枝葉才會落下。魯國不拋棄周禮,就不能動它。」仲孫湫建議,齊桓公應當協助安定魯國的內亂。

閔公二年八月,慶父指使卜齮在武闈殺害閔公。季友帶著僖公逃到邾國避難,他發出檄文聲討慶父。慶父多行不義,連殺兩位國君,徹底引爆魯國人的憤怒。齊桓公作為中原霸主,對鄰國發生的動亂不能再袖手旁觀,更何況被殺的人還是他的外甥。

慶父得勢擅權時,不顧社稷安危,將國家玩弄於指掌之間。然而,民心似水,既能載舟,也能覆舟。洶湧的民憤猶如決口的洪濤,咆哮著向國家的罪魁禍首奔騰而去。慶父難以在國內立足,逃到莒國避難。最後,求赦不果,自己上吊自殺。囂張一時的權臣以此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魯國也恢復平靜安寧。

哀姜本來是魯閔公的姨母,她和慶父淫亂,又和慶父陰謀弒殺閔公,想立慶父為國君。哀姜事先知道閔公被害的內情,所以逃到邾國。齊桓公召回哀姜,在夷地將她處死,把她的屍首還給魯國。

魯國衰敗之時,慶父應劫而生。他私通後宮,擅權專政,連續謀害兩位國君,導致民怨沸騰,最終求赦不果,抑鬱自殺。慶父亂政禍國,將社稷安危翻覆於手掌之間。這段歷史演變為後世帝王治國的一面鏡鑒,「慶父不死,魯難不已」成為後世千秋的治世警言。@*#

( 點閱奸臣傳系列文章。)

責任編輯:謝秀捷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方孝孺,明朝著名文學家,曾拜大儒宋濂為師,為同輩人所推崇,即便是一些長輩學者,也自嘆不如。明太祖時,召見了方孝孺,見其舉止端莊,學識淵博,十分欣賞,便命其為陝西漢中府教授。後太祖的兒子蜀王朱椿聽說他很賢能,就聘為世子師。建文帝即位後,召方孝孺入京委以重任,並處處聽從他的建議。可以說,建文帝對他有知遇之恩。
  • 當代文明的理論基礎是科學,技術是對這種科學理論的運用,對科學理論知道的越多,技術的發明也就越多,於是產生了各種各樣可以做不同事情的機器和物質工具,隨著時間的演進,這些機器和工具製造得越來越精細、越來越五花八門。
  • 永樂六年(1408年),動用文人儒臣三千餘人,輯古今圖書八千餘種,謂「纂集四庫之書,及購天下遺籍,上自古初,迄於當世」,即囊括前代關於政治、歷史、倫理、地理等方面所有重要著作的一套叢書問世,明成祖十分滿意,賜名《永樂大典》。
  • 為了使大唐之風廣傳,培養更多的相關人才,日本朝廷亦仿效唐朝,建立了各級學校,廣泛傳授漢學。
  • 漢代對人類文明的影響極為深遠的一項成就就是造紙術。直到今天,紙依然是日常使用的書寫材料,是為數不多的使用了近兩千年而沒有被淘汰的偉大發明。
  • 短暫但影響深遠的秦朝在中華歷史大舞台謝幕後,迎來了又一個輝煌的王朝:大漢王朝。「漢朝」的名字源於漢高祖劉邦的「漢王」封號。漢朝初年的惠帝、文帝、景帝十分崇尚黃老之道,以「無為」的方式治理天下,因此政寬人和,天下富足,禮義興盛,百姓安居樂業。景帝駕崩後,武帝即位。其在位共54年(公元前140年—公元前87年),統治時間占整個西漢王朝的四分之一。
  • 中國一度盛行一個風俗,就是對寫有文字的紙特別珍惜,很長一段時間裡,人們都遵循一種規則:寫有字的廢紙不可隨意丟棄和踐踏,要將它們收集起來,焚燒成灰,稱為「字灰」。每隔一段時間,人們就要開壇祭祀造字的倉頡,然後將字灰送至大江大海,稱為「送字灰」或「送字紙」。那個時候,中國各地都建有專門焚燒字紙的「惜字塔」。惜字塔又名惜字樓、字紙樓、字型檔塔、聖跡亭、敬字亭等等,用於焚燒收集的廢紙殘書。敬惜字紙的習俗曾經給中國帶來醇厚的文明與道德風尚。
  • 漢武帝。(柚子/大紀元)
    在軍事上反擊匈奴的同時,漢武帝也在政治制度上推行變革,為大一統進行著準備。唐代著名大臣虞世南曾評價道:「漢武承六世之業,海內殷富,又有高人之資,故能總攬英雄,駕御豪傑,內興禮樂,外開邊境,制度憲章,煥然可述。」究竟是怎樣的「制度憲章,煥然可述」?
  • 如果說一部法典可以推動一國之興,您是否認為這是天方夜譚?莫斯科,現今的這個國際大都市,當初只是個只有森林和田野的小鎮,推動莫斯科及羅斯文化興起的重要支撐,今日看來,頗為耐人尋味。
  • 漢武帝劉徹是中國歷史上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留下的豐功偉績足以令後世讚歎。漢武帝的武功與文治盛極一時。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