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10月14日訊】吃了那麼久的泡麵,你知道泡麵是怎麼生產出來的嗎?
1. 和麵準備
在用於和麵的水裡按比例加上鹽和鹼水(主要含碳酸鈉和碳酸鉀)攪拌均勻,加鹼可以中和麵團發酵產生的酸,使風味不發生變化,並且讓麵條更筋道。
2. 和麵攪拌
把攪拌好的液體分散噴在麵粉上,充分地攪拌來模擬人工和麵,這樣攪好的麵團還叫做「生麵」。

3. 碾壓生麵
把多個碾壓機連起來工作,不斷地碾壓生麵團,這就有把麵揉勻的效果。再用兩層麵皮壓成一層的方法,把「生麵」不斷地碾壓拉長。

• 泡麵為啥要做成彎的?
一種比較可靠的說法是:「增加麵條和空氣的接觸面積,不管是之後冷卻、油炸還是煮麵的環節都能有效縮短時間。」還有一種不太可靠的說法是:「彎曲的麵才好夾啊⋯⋯」
4. 切麵擠壓
經過滾筒切刀的麵團只會切出直的麵條,這時候要再連一個擠壓機,由於麵條還是生的,如果擠壓的路程是彎的,那擠出來的麵條也就會變彎。

5. 蒸麵環節
生麵條要通過一個 10 米長的蒸箱,蒸上 2 分鐘,蒸的同時逐漸調快傳送帶的速度,把麵條拉長。

6. 麵上塗油
用滾筒給麵條塗上油,這樣麵條就不會粘成一坨了。而前面拉長麵條,也是為了讓油塗得更均勻。
7. 轉刀切份
回轉刀切一圈,就是一包速食麵的份量,一般麵條會被切成 30 cm長,作為最適合夾取的長度。
8. 單份盛接
每一份掉落下來的麵條都會單獨盛接到帶孔洞的不銹鋼濾網裡,準備油炸!

9. 油炸環節
把已經煮熟的麵條在130℃~140℃的油溫下炸透,就完成了脫水硬化。

10. 瀝(lì)油環節
炸熟的速食麵出油鍋後,會有一個機械臂不停敲擊濾網,瀝出多餘的油。

11. 降溫環節
剛出油鍋的泡麵還滾燙,這就要進入一個大型風扇室,讓麵餅降溫冷卻到35℃~40℃。

12. 檢查環節
在流水線上裝自動稱量機,檢查泡麵的重量是否符合標準;裝 X 光機檢查泡麵有沒有混進金屬或者其它奇怪的東西;最後再人工檢查泡麵的形狀是否正常。

13. 放置料包
調味料包在上,麵餅在下,兩條流水線一組合就是一包泡麵的內容物。

14. 包裝泡麵
噴墨機給 V 字型的包裝袋打上生產日期後,從上面和側面把泡麵包裹起來,之後在包裝線的末端會有熱封滾刀分割密封每一包泡麵。

15. 再次質檢
每一包泡麵還要再經過一次自動稱重,看是否符合標準;再經過一次 X 光機掃描,檢查內容物有沒有混進奇怪的東西;再有人工抽檢看包裝有沒有漏氣、偏移、掉色之類的問題。

16. 人工食用
作為食品,當然少不了人工品嚐的質檢環節啦!真嚮往天天吃泡麵的生活⋯⋯

現在都說「油炸食品不健康」,那流行的「非油炸速食麵」咋製作?其實就是用「膨化」替代了「油炸」去脫水。
跟做薯片類似,把速食麵放進密閉容器裡,加熱加壓後突然減壓,麵裡的水分就汽化了,之後再用熱風乾燥,其它製作環節都一樣啦!
——轉自歡享綱
▼ 相關影片(來源:YouTube,如遭移除請見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