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踐滅吳
越王勾踐聽說伍子胥被殺死,夫差又率兵出境,遂與范蠡商議突襲吳國。吳國王孫彌庸出戰,大敗而逃。次日,勾踐大軍齊到,太子友出兵迎敵,勾踐親自督軍。
范蠡揮兩翼前進,勢如風雨。由於吳國精銳部隊都隨吳王前往晉國,兵不能抵,吳兵大敗,太子友陷於陣中,無法逃出,擔心俘後被辱,竟自刎而亡。
越兵直抵城下,吳軍堅守城池,派人報告吳王。此時吳王夫差正在黃池,與晉國爭載書名次的先後,為此相持不下。忽聞越兵入吳,太子自殺,姑蘇台被焚,國勢危急,夫差當下大吃一驚。
伯嚭進言道:「大王不要驚慌,不要使齊晉知道我國的危機。大王可於明日鳴鼓挑戰,以震懾晉人之氣,必求主盟,方保無虞。」夫差聽從其計,命兵卒建五方旗,結為方陣,直逼晉軍。
夫差親督三軍,陣中萬鼓皆鳴,震動天地。晉人大驚,不敢再爭,就讓夫差先歃,晉侯次之,魯、衛以次受歃。
盟會結束後,夫差便率軍回國,再於途中連得告急之報。軍士獲悉家國遭襲,嚇得心膽俱碎,加之遠行疲勞,全無為國鬥志。
夫差率軍與越國相持,接連大敗。夫差驚懼,使伯嚭到越軍請和,請求赦免吳國之罪,並獻上犒軍之禮,一如越國臣吳的往昔。
越王心中不忍,想要答應。范蠡急忙諫阻道:「大王早朝罷宴,臥薪嚐膽、苦心謀化二十年,為何在垂手可得的功成之日放棄呢?」越國堅持不答應請和。

吳國使者往返七次,范蠡、文種堅執不應,率兵直攻吳都。吳兵不能再戰,范蠡想擊毀胥門而入。當夜暴風忽起,急雨如注,遙見吳南城上伍子胥頭顱,巨若車輪,目如電光,鬚髯四張,光耀十里。這奇異的景象,何嚐不是伍子胥的精忠所化呀!
越軍將士見狀都很害怕,不敢毀城。范蠡無策可施,想著想著竟睡著了。
夢中,范蠡忽然看到伍子胥乘著白馬素車而至,他對范蠡說道:「我早就知道越兵必來,所以想在東門上懸掛我的眼睛以觀越軍入吳。但沒想到吳王把我的頭顱掛在南門,我雖為國忠心不絕,也不忍心讓你從我頭下入城,所以大興風雨阻止你。但是,越國伐吳是天意,我不能逆天呀。你改從東門進入,我必會助你。」說完就消失了。
次日清晨,范蠡、文種相見,原來二人所夢皆同。於是命士卒開渠,從南至東,將及蛇、匠二門之間,忽然太湖水發,洶湧而來,竟將吳城衝開一個大坑,越兵由此長驅而入,進入吳國都城。@*
責任編輯:蘇筱薏
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