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英國2016年新聞大事回顧

蒂姆•皮克
蒂姆•皮克(Tim Peake)成為首位代表英國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 (Sascha Steinbach/Bongarts/Getty Images)
人氣: 467
【字號】    

【大紀元2017年01月07日訊】(大紀元英國記者站報導)2016年對英國來說是歷史性的一個年頭。如果要用兩個字概括英國的2016,那當然非「脫歐」莫屬。脫歐公投的結果,不僅給歐盟的未來投下震撼彈,更使英國的政治和經濟面臨二戰以來最大的變局。

為了彌合保守黨內部在歐盟問題上的長期分歧,並阻止英國獨立黨(UKIP)從保守黨手中搶走更多選票,前首相卡梅倫在2015年大選前承諾,他將舉行公投,讓選民決定英國是否應該繼續留在歐盟。當時,卡梅倫估計保守黨難以獲得議會多數,很可能將繼續與自由民主黨組織聯合政府。由於自由民主黨反對舉行脫歐公投,保守黨的單方面承諾自然無須兌現。但是,保守黨意外大勝,獲得議會多數,獨立組成政府,於是脫歐公投也就不得不提上日程。

2016年2月19日,卡梅倫與歐盟各國領導人達成協議,歐盟同意在移民和主權問題上給予英國「特殊地位」。卡梅倫次日即宣佈,將在6月23日舉行脫歐公投,而他本人建議英國留在改革後的歐盟。保守黨政府內閣分裂,多名大臣支持脫歐,當時的倫敦市長約翰遜(Boris Johnson)投入脫歐陣營,對卡梅倫的打擊尤其沉重。

在雙方拉票的過程中,留歐派主要強調脫歐將對經濟造成嚴重損害,而脫歐派則把重點放在移民問題上,抨擊歐盟的人口自由流動原則,主張「收回控制權」。

脫歐公投導致社會分裂,關於移民的分歧加深。就在公投前幾天的6月16日,支持留歐的工黨女議員喬•考克斯(Jo Cox)在自己的選區被一名極右翼人士殺害,震驚全國。

6月23日,超過3千萬選民參與了公投,投票率為71.8%。公投結果顯示,51.9%選民支持脫歐,48.1%選擇留歐,英國決定脫離歐盟。卡梅倫首相黯然辭職。

7月中旬,內政大臣特里莎•梅當選保守黨新黨魁。7月13日,卡梅倫帶領家人離開唐寧街,特里莎•梅隨即就任首相,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後的英國第二位女首相。

特里莎•梅向世界宣告:「脫歐就是脫歐,我們要使其成功」,並宣佈2017年3月正式啟動脫歐談判。但是,英國各界對脫歐程序和脫歐策略的分歧仍然很大。

11月3日,英國高等法院裁定,未經議會投票批准,政府不能啟動脫歐程序。政府提出上訴,英國最高法院12月舉行聽證會,今年1月可能就會作出判決。

特麗莎•梅
7月13日,特麗莎•梅成為繼撒切爾夫人之後的英國第二位女首相 (Carl Court/Getty Images)
卡梅倫家人
卡梅倫黯然辭去首相職務,帶領家人離開唐寧街 (Carl Court/Getty)

脫歐無疑是去年英國最重大的事件但還有許多其他值得提及的人與事:

1月15日,蒂姆•皮克(Tim Peake)成為首位代表英國進行太空行走的宇航員。皮克4月還在國際太空站參與倫敦馬拉松,他在跑步機上跑了3小時35分鐘,跑完倫敦馬拉松的賽事距離。在國際太空站逗留半年後,他於6月18日成功返回地球,在哈薩克斯坦境內著陸。

蒂姆•皮克
英國宇航員 蒂姆•皮克 (Sascha Steinbach/Bongarts/Getty Images)

5月,薩迪克•汗當選新任倫敦市長,成為倫敦有史以來第一位穆斯林市長。薩迪克•汗的父母是巴基斯坦移民,父親是一名公交車司機。他原為工黨議員,並在布朗政府中擔任過負責社區、地方政府和交通事務的國務大臣。

薩迪克•汗
薩迪克•汗當選新任倫敦市長

去年的英國體育界表現相當不尋常。5月2日,來自英格蘭中部的萊斯特城俱樂部奪得英超冠軍。這是該俱樂部歷史上首次獲得頂級聯賽的冠軍獎杯。萊斯特在上賽季只是勉強保級,但在意大利老帥拉涅利帶領下,卻成為英超歷史上最大的黑馬。

瓦迪
萊斯特城俱樂部奪得英超冠軍,成為英超歷史上最大的黑馬。該隊前鋒瓦迪(Jamie Vardy)功不可沒 (Photo by Shaun Botterill/Getty Images)

萊斯特爆出史上最大冷門之後僅一個多月,英格蘭國家隊也爆出一個大冷門。在6月份舉行的歐洲杯賽事中,英格蘭隊以1-2敗給初次參賽的冰島,慘遭淘汰,被球迷調侃為英國第二次「脫歐」。充斥大牌球星的英格蘭隊顏面喪盡,主教練霍奇森辭職下臺。

不過,在8月份的里約奧運會上,英國奧運代表隊表現亮眼,給英國體育挽回了些面子。英國在里約奧運金牌榜上排名第二,並以多出一枚金牌的優勢首次超越中國。

在里約奧運會上,英國代表隊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超過中國 (Alex Livesey/Getty Images)
在里約奧運會上,英國代表隊在金牌榜上排名第二,超過中國 (Alex Livesey/Getty Images)

去年,英國文藝圈多位巨星隕落,令人扼腕。

1月10日,英國著名搖滾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及演員大衛‧鮑伊(David Bowie)因癌症去世。40年來,鮑伊一直是西方音樂界的傳奇人物。在冷戰時期,他的歌曲《英雄》被共產黨統治下的東歐人傳唱。他去世後,德國外交部發推特說:「再見了,大衛‧鮑伊,你現在也成了英雄,謝謝你幫助推倒柏林牆。」鮑伊也是國際特赦組織的支持者。由於他的樂隊中有法輪功學員,因此他的演出中曾展示「真、善、忍」和支持法輪功人權的標語。

大衛‧鮑伊
英國著名搖滾創作歌手、唱片製作人及演員大衛‧鮑伊去世 (Sean Gallup/Getty Images)

1月14日,曾因在《哈里波特》中出演「斯內普教授」而為華人觀眾所熟知的英國知名演員艾倫·里克曼(Alan Rickman)因癌症去世,終年69歲。

艾倫·里克曼
演員艾倫·里克曼 (Tristan Fewings/Getty Images )

12月25日,聖誕節當天,英國著名流行歌手喬治‧麥可(George Michael)(下圖)在牛津郡的家中離世,享年53歲。喬治‧麥可為1980年代紅極一時的「威猛」(Wham)樂隊主唱,並成為中共「改革開放」後首支到中國大陸演唱的西方流行曲組合。他有許多家喻戶曉的名曲,其中《去年聖誕》(Last Christmas)最為流行。

喬治‧麥可
流行歌手喬治‧麥可 (EVERT ELZINGA/AFP/Getty Images)

責任編輯: 文婧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