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7年01月30日訊】中華民國總統府導覽志工是無給職,導覽志工組長柯姣美一做17年,她說「成就感」是最大動力來源;歷經過前總統陳水扁、馬英九,到現任總統蔡英文,柯姣美說,不管誰執政,志工就是替國家做事。
國外旅遊網「WHEN ON EARTH」2015年選出13個全世界設計最奢華獨特的總統府,中華民國總統府也上榜。「WHEN ON EARTH」指出,中華民國總統府位於台北凱達格蘭大道,在日據時代建造,曾經在二戰時被美軍轟炸,導致部分被毀,1946年重建。建築物以紅、白色相間,主體5層樓,中央塔則為11層樓。
中華民國總統府開放參觀
據中央社報導,政黨輪替後,總統府展場全面更新,並在2016年9月18日重新開放。新的常設展「府-我們的時代,人民的總統府」,以及10月1日配合台北市政府白晝之夜首次夜間開放,都獲好評。總統府內資深志工觀察發現,相較於馬政府時代,參訪總統府人數以「陸客」為最多,新政府上台後,陸客比率減,日韓、美加紐澳及東南亞人士比例上升。
總統府自前總統李登輝時代開放參觀,到陳水扁時代開始常態性對外開放參觀。總統府資深導覽志工柯姣美是陳水扁時代,總統府招募的第一批導覽志工,歷經過陳水扁、馬英九到現在的蔡英文政府。
17年的導覽經驗,讓柯姣美對總統府一磚一瓦,如數家珍。隨手指向一扇窗,柯姣美不加思索地說「總統府的門窗總共有1,800多個,現在看到的是平衡錘拉窗」。她伸手示範,將窗戶往上推、往下拉,「我的手一停,窗戶自然就停下來了,左右窗框並沒有卡鎖,為什麼它會自動停下來,因為左右窗框裡面各有秤錘,秤錘相當於這一大片玻璃的重量,利用槓桿平衡的原理,窗戶拉到哪裡,就停在哪裡」。

總統府建於1919年,中間高起的主體建築為「中央塔樓」,從地面算起共11層樓高。柯姣美說,中央塔樓可說是總統府建築中最引人注目的,最初的建築師設計只有6層,但後來經修改變為11層,整個高度達60公尺(米),1912年施工、1919年完工後,可說是台北市的最高樓,因為當時限制其它建築物不能超過中央塔高度。
不過,當年的最高樓,並非作為當時日本總督府的瞭望與維安功能,柯姣美表示,中央塔樓象徵威權,整個總統府方位是台灣當時罕見的座西朝東,西面背向淡水河,東面正向殖民母國日本。時代演變,中央塔樓漸漸去除威權象徵,目前功能單純只有升降旗,柯姣美說,由於安全顧慮,連總統府員工要進入中央塔樓,都必須經過申請。
她說,中央塔樓配合總統府2001年後照明工程完工後,到夜間時便成為炫爛天際線的主角,因為總統府從晚間6時30分亮燈後,到晚間9時熄燈,只有中央塔樓會持續亮燈到隔天天亮,所以有「永明之塔」的稱號。中央塔樓塔頂旗杆長11.4公尺、重553公斤,旗杆材質類似合金鋼管,也就是砲管;旗杆頂球重16.5公斤,純金電鍍。旗杆每年底會「健檢」一次。

「想要替國家做事」 柯姣美努力做好總統府導覽工作
柯姣美說,她是家庭主婦,打理好家裡與2個孩子,她還有很多充裕的時間可以投入志工工作,再加上自己的個性是如果能力可以做到90分,就做到90分,能力可以做到100分,就一定要做到100分;擔任導覽志工,除了總統府提供的資料,柯姣美自己花了很多時間在圖書館做功課。
她還記得,有次導覽建築師團體,她向來賓介紹總統府建築,一名建築師當場糾正她、說她介紹錯了,但柯姣美對自己的介紹很信心,並說明自己的資料出處;後來這名建築師私下問了其他同行的同業,才對柯姣美說道「妳是對的」。
總統府導覽時,會碰到不同政黨屬性、不同意識型態的來賓。柯姣美說,導覽志工會避談政治,「我們的身分是總統府的志工、是替國家做事,不管什麼人執政,都希望志工帶給總統府是加分的效果,不要減分」。她說,也經常會碰到實際上沒預約參觀,但卻到現場硬拗說有預約,遇到這樣的導遊,導覽志工只能笑臉安撫。
總統府導覽志工是無給職,為什麼柯姣美可以持續17年?她說,服務工作讓她很有成就感,每當結束一場導覽後,如果來賓很滿意導覽內容,從他們的表情、眼神,就可以觀察出來。
柯姣美笑說,國小時第一篇作文「我的志願」,她寫的是想當「女情報員」,當時的老師覺得很奇怪,為什麼這麼小的孩子會有這樣的想法?或許是這份「想要替國家做事」的心情,讓她在總統府志工的崗位上,堅持了這麼久。1952年生的柯姣美說,如果自己身體健康狀況良好,她還希望為國家服務到70歲。#
責任編輯:鍾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