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如何幫助孩子改進在中學的表現

font print 人氣: 136
【字號】    
   標籤: tags: , , ,

【大紀元2017年01月03日訊】(大紀元記者溫靜/傑西編譯報道)有的學生說:「無論我怎麼努力學習,我似乎都找不到幾何的竅門。我想自己一定是愚蠢或者是諸如此類的人。」

在初中和高中時期,至少有五分之一的學生在某種程度上跟進課程有困難。學校要求家長在損害孩子的自尊之前,立即給予關注,避免青少年開始厭惡上學。

儘管問題的根源可能僅僅與學校相關,以下的情況也許是造成留級的潛在原因:

身體有恙:未確診的睡眠紊亂、貧血、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甲狀腺疾病、視力或聽力障礙,其它等等

情緒障礙:抑鬱、焦慮、飲食失調等等

學習障礙/發育障礙:閱讀障礙、中樞聽覺處理障礙、注意缺陷多動障礙(多動症)等等

藥物濫用:孩子可能飲用了含酒精飲料或服用違禁藥物導致成績急劇下降

你可以做什麼

與自己十幾歲的孩子交流。畢竟,他有最終選擇權如何應對學業上的困難。但這應該是一個對話,而不是一次較量。讓他知道你在他身邊,而且想幫助他重回正軌:

「親愛的,這是第四次你的測試成績是C或D,你通常是個B+的學生。在學校或者生活中發生什麼事情了,你有什麼想告訴我們嗎?我們關心你,我們想幫助你。」

安排一次與老師的會面。即使最負責的父母也不知道在學校裡發生了什麼。青少年有時會在學校裡展示自己的另一面,和他們在家裡的表現截然不同或者反之亦然。因此,一名教師的觀察可以對造成孩子學業苦惱的原因,提供寶貴的線索。

在開家長會前,寫下你最關心最想解決的問題。當開家長會時,你可能不樂意聽到老師要說的一切。但要記住會有罕見的例外,不光彩的反饋不是對你的青少年子女的性格攻擊,或者對你作為家長的個人能力的攻擊。如果孩子的家政課女教師說你的孩子上課說俏皮話擾亂了她的課堂,承認她所說的內容至少包含一點點真相。

問問她更具體的情況,並且有禮貌性地聽取她的意見。例如:「按照你的意思能否舉個例子說明嗎?他經常在課堂上這樣表現麼?」然後一起努力想出個解決方案。也許你決定提醒孩子,再有任何不當行為會導致失去特權,比如一週的零用錢或者使用家中的汽車。

你可以補充說,「如果你再次擾亂老師講課,我們已要求老師立即給我們打電話。」

父母們在開完家長會後,別忘了給老師寫一封感謝信。

考慮聘請課後輔導老師。一對一的私人家教可以教會學生他們幾週前無法掌握的課題。一對一的輔導造就了學生在無壓力的環境中學習,從而成功的可能性更多。讓老師和孩子一起工作的另一個好處是,這可以讓孩子們遠離家長增加獨立性。」

私人家教的一般收費在20~40澳元/小時,在黃頁中列出的「家教」分類可以查到。如果這已超出了你的預算,你可以通過孩子的學校尋求幫助。很多中學有學習夥伴互助計劃。教師分配一個同齡的學生,或者大一年級的學生在家裡或在學校教孩子。成本是名義上的4~5元/小時或有時免費。地方院校和如基督教青年會(YMCA)這一類的機構也提供輔導。

家庭教師也可以幫助彌補孩子們因為短期生病、延長家庭旅行等短暫離校所造成的學習上的差距。家教可以確保學生趕上學習進度,而不會在他們重返課堂時落後。

在學校感到無聊或者不知所措地長期抱怨,可能是學生在學習上遇到麻煩的跡象。當一個學生在學校對著課程打哈欠,而他的大多數同學都摸不著頭腦時,這可能是他遇到了具有挑戰性的課程。而學習成績經常是D類、從沒有展現對學業有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一個職業定向計劃得到最好的幫助。

在過去,屬於這類的男、女學生可能已經被除名,因為失敗而輟學。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教育系統已經作出更大的努力接觸了解這些年輕人。一些學校開始實行新政策,專門針對那些逃學、行為不端、學業失敗現象的中學新生。九年級可能是個關鍵的岔路口。這樣的學生被認為很容易在年底學業結束前退學。根據美國教育部所說,像下面的策略已幫助他們在學校獲得成功:

允許學生延遲一些已證明太難的必修課程,並阻止他們輟學。從他們的角度出發,他們可能需要更多讓他們感興趣的課程。

把這些學生分成小組,小組成員一起去上課,互相幫助支持。

為特殊學生建立可供選擇性的學校或者小型學校,無論是在校內或者校外。在傳統的學校環境中容易緊張的青少年可能會發現學習進程緩慢、要求不太苛刻的學習環境,按照自己的喜好並能夠順利畢業。

責任編輯:瑞木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導語)很多家長也許不知道,決定孩子學業走向的重要里程碑式考試,不僅僅只有大學入學考試SAT。Plainsboro Honors Review學習中心院長樸女士提醒家長們,在中學甚至小學期間還有幾項重要的考試,如果準備充分,能讓孩子早早勝出。
  • 家扶基金會21日公布國高中學生遭遇的創傷事件,前3名分別是天災、被師長嚴重處罰和親眼目睹暴力等,這些都在心中留下難以抹去的陰影,家扶基金會呼籲,多關心遭受創傷的青少年,陪伴傾聽能讓其宣洩情緒、走出創傷。
  • 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醫師表示,父母與老師要以關懷與同理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 據亞洲大學「網路成癮防治中心」研究發現,兒童青少年房間若擺放電腦,易養成較多不良上網行為、遊戲成癮機率增高;建議家長把兒童青少年使用的電腦,擺放在家中可共聞共見的公共空間,預防兒少過度沉迷電腦,影響功課與生活。而積極有效防治學生網路成癮,也可預防校園霸凌事件。
  • 本來準備打掃房間的爸爸竟然和女兒鬥起街舞,你一段我一段,儘管風格略有不同,舞技可真的不賴!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