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te logo: www.iloveguava.com

紐約新任華裔女法官 暢談經歷

「嘴皮子厲害」學法律 責任心驅使當法官 成華裔社區驕傲

新任華裔法官趙艷玲(左)和王怡芳(右)。 (蔡溶/大紀元)

人氣: 227
【字號】    
   標籤: tags: , , , ,

【大紀元2017年01月12日訊】(大紀元記者蔡溶、施萍紐約報導)日前,在市長白思豪新任命的20名紐約市的法官中,就有兩位中國人,而且都是女性。昨天(1月11日),這兩名女法官王怡芳(Frances Wang)和趙艷玲(Phyllis Chu)接受華媒記者採訪,開心地分享她們做為檢察官、女性和中國人的感想。

白思豪新近任命的兩名華裔女法官趙艷玲(右)和王怡芳(左)。
白思豪新近任命的兩名華裔女法官趙艷玲(右)和王怡芳(左)。(蔡溶/大紀元)

四年前的一個數據顯示,在全紐約州的1,300名法官中,只有20多名亞裔法官,其中華裔法官更是鳳毛麟角。

兩位女法官身上都保留著顯著的華裔後代的特徵。比如,她們都和家人關係很近,都靠自己的父母照看小孩;她們都喜歡自己的華裔文化背景,善於和各個種族的人群打交道;她們都發現自己的文化背景在工作中的幫助作用;最關鍵的,她們都以自己能夠被任命為法官而自豪。

王怡芳說,法官有很大的權利和責任,「我很驕傲我能當一個法官。」

趙艷玲認為,能有更多的亞洲人出現在法庭中,這非常好。不論他們是亞裔檢察官、法官或者律師,甚至是法庭工作人員,這都會讓周圍人更了解亞洲人。「我對自己能夠在這個位置上做個好法官而自豪。」她說。

有趣的是,兩人都是在年輕時顯露出「嘴皮子」上的與眾不同而被周圍的人建議做律師;都因為中國人的背景受益和自豪;後來,都出於自己對社會的責任心而申請當法官。

王怡芳:「模擬法庭」奠定法律之路

王怡芳今年40歲,有著典型的文靜秀氣的中國女性的外貌。她祖籍臺灣,生於新加坡,後來隨父母在伊朗生活過幾年。小學三年級時全家來到美國。因為常常在課堂上接老師的話,三年級的老師就跟她說:「你長大當律師吧。」那是她第一次有律師的概念。

後來,整個高中時期她一直參與「模擬法庭」(Mock Trial)的項目。在那裡,學生們扮演被告和律師的角色,還請律師事務所參與。這讓她得到了大量的法庭練習。「從那時起我就決定做庭辯律師了。」王怡芳說。

高中畢業後,她就上了法律學校。她畢業於聖約翰大學及霍夫斯特拉大學法學院,在布朗士地區檢察官辦公室擔任了八年的檢察官。

「當我在法庭上與法官合作的時候,我就想有朝一日我也要做法官的事情。」王怡芳說。她雄厚的刑事法學術背景讓她對申請法官非常自信。「我喜歡做公務員,不是因為錢,而是出於一種責任心。」

王怡芳被市長任命為新的民事法庭法官。

趙艷玲:中途轉行 成兒童侵權案專家

今年52歲的趙艷玲是美國第四代移民,她的祖輩在十九世紀就來到美國了。祖父母及父母都出生在夏威夷,她自己則出生在曼哈頓下東城。

趙艷玲從小就伶牙俐齒。「我爸爸曾經說:『你應該去做耍嘴皮子的工作,你怎麼總有話說。』」趙艷玲回憶道。「我是家裡五個孩子中最小的一個,因為嘴惹了不少麻煩呢。」

但是趙艷玲大學沒有學法律,到30多歲時,她在一家房地產管理公司工作。在那裡,她的嘴上功夫又讓同事們注意到了,人們勸她去學法律。「我這才去又讀了法律學校。」她畢業於東北大學法學院。

畢業後她在一個小律師事務所工作了兩年,然後就到了布碌崙地區檢察官辦公室,這一幹就是23年。在那裡,她成了兒童侵犯案件的專家。從2003年開始,她又開始處理謀殺案。

「做了這麼多年檢察官,我發現我還是最喜歡幫助別人,為別人工作。」趙艷玲說。「這是一個讓你了解自己、了解別人的工作。」

趙艷玲被市長任命為家庭法庭法官。◇

責任編輯:艾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