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創故事】5位「土」女 搭起華文最大土耳其網

土女時代5位共同創辦人,中間為執行長范瑄。(土女時代提供)

font print 人氣: 534
【字號】    
   標籤: tags:

【大紀元2016年09月27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原彰台北報導)青年創業充滿挑戰,但若能結合學理基礎、母校人脈,更容易獲得致勝機會。網站「土女時代」從女性視野出發,介紹土耳其當地飲食、語言、藝文、時事與旅遊資訊,內容包羅萬象,2014年建置至今已累積超過50萬的瀏覽量,也是現今首屈一指的華文土耳其網站,為赴土耳其旅遊者或文化愛好者提供寶貴資訊。但如此規模的資訊平台,幕後團隊為5位政大土耳其語文學系畢業的小女生,從編輯、行銷再到寫程式幾乎一手包,目的在於分享熱愛的土耳其文化。

去年3月分,土耳其航空開航伊斯坦堡直飛台北,為台灣民眾赴土耳其旅遊開啟方便大門,加上部落客分享與媒體介紹,更增加民眾赴土旅遊的意願,而早已深耕於提供土耳其資訊的華文網路平台「土女時代」,此環境下,也成為聯結國人與土耳其的重要窗口。

土文系女孩們 分享起源

「土女時代」並非順應潮流的急就章,粉絲團早於2012年創立,並於2014年加入網站經營。穩健深耕,背後動能來自幾位女孩對分享土耳其文化的熱情,創辦人暨執行長范瑄說,「剛開始是為了分享課堂上學習土耳其文化時的情形,希望利用這些專頁進一步介紹土耳其。」

其實范瑄在就讀政大土耳其語文學系之前,對土耳其的認識也與多數人相同,處於一知半解,甚至充滿誤解。她談到,自己開始只是想學語文,但在深入認識土耳其後,發現與想像中不同,這個國家並不如一般人想像的落後,反而相當繁榮,其中飲食模式更是相當豐富,土耳其菜與中國、法國齊名為世界三大菜系。

此外,土耳其對相異文化、信仰的態度相當包容,她舉例,在土耳其的聖索菲亞大教堂能同時見到基督教與伊斯蘭教遺跡,這在世界上是相當少見的風景。另外,土耳其不同於阿拉伯,不會硬性規定女性得戴著頭巾,民風相對自由,這種寬容與多元的社會態度深深吸引范瑄,但同時也發現台灣人對於土耳其的認識,有嚴重資訊不對稱的現象。

秉持熱血精神 突破難關

想進一步介紹土耳其,只依賴臉書粉絲專頁顯得力度不足,因為不能廣泛容納資訊。只是對學語文的范瑄來說,建置網站隔行如隔山,但她靠著閱讀各類書籍,搜羅多方資料,摸索出建置軌跡,並成功完成網站建置。她說,「這個過程很重要,也是我後來秉持的精神,就是只要用心,沒有什麼是學不會的!」

網站做出口碑,內容得下功夫,范瑄說,其中一位共同創辦人在土耳其當地能夠進行實地採訪,另有3位成員負責內容,此外因她們畢業於相關系所,具有相關專業人脈,同系的學弟妹或系上教授皆樂意投稿。她們特別強調資訊的準確性,會請土耳其相關單位或是系上老師進行內容確認,替網站文章品質把關。

網站多元題材 顛覆想像

至於網站內容的題材,范瑄說,她們出身於台灣,會以台灣人的角度進行思考,選擇台灣人感興趣的美食、旅遊等主題,從不同面向推廣土耳其,也曾邀請系上教授開設美食講座,進一步分享土耳其食譜,拉近民眾與土耳其的距離。

旅遊主題編寫上,她們特別對台灣人遊土耳其會碰到的簽證、語言等問題進行介紹,提供全面的旅遊建議,「不少人去土耳其前都會來我們網站,現今中文的土耳其資訊相當少,蠻多人會問我們土耳其安全情況、注意事項與行程建議,不過有更多人是看了我們的文章而決定去土耳其,這點我們蠻開心的。」

維持網站的營運,這群剛畢業的小女生,正嘗試不同的行銷方式,范瑄分享,她們透過分享資訊導入商品販售資訊,目前主要以土耳其保養聖品玫瑰水為主,「我們會挑選土耳其當地最好的商品,或是產自土耳其當地名店,但能真正符合台灣人的口味,這也是我們的優勢之一。」未來也盼循此模式,增加販售各種異國商品,包含北歐、俄羅斯等地的零食、糖果。

范瑄說,因現今旅行社的土耳其行程皆大同小異,對此熟悉度並不如她們,土女時代未來也將與台灣旅遊業界合作,協助規劃具有特色的土耳其行程,進一步推廣土耳其。◇

土耳其的彩繪碗。(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的彩繪碗。(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旋轉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旋轉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知名景點卡帕多奇亞。(土女時代提供)
土耳其當地的知名景點卡帕多奇亞。(土女時代提供)

責任編輯:芸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今年8月訪台學中文的伊拉克庫德族歐可讚(Karzan Noori Othman)曾走訪多國,對台灣的治安和交通網絡讚譽有加,未來希望接觸更多華語文經典,並帶所學回家鄉。
  • 城市也有生命。當今世界級的大都市,有一些——如巴黎已走過兩個千禧年;相比之下,另一些則如同處於未成年時期。近日美媒「商業內幕」匯整了八座全球大都市的老地圖、有關繪畫和老照片,帶讀者一窺其生命歷程。
  • 黃乾成,本名黃宇立,1959年生於嘉義六腳鄉蒜東村,曾任小學校長,也曾在嘉義大學與南華大學擔任助理教授。然而,在教育之外,他更是一位致力於水墨畫創作的藝術家。他說:「教育是一個真的是非常可愛的工作,可以讓我溫飽,但不會讓我成為富有的人。我們講的春風化雨,教人的一個工作是積德,但最重要的是,讓很多人成就自己。」
  • 1964年開業的美姿華攝影室,距今已一甲子的年華,隱藏在香港仔大道一棟不起眼的唐樓內。老闆陳崑泉老先生(陳師傅)如今已經92歲,只要有客人預約拍攝,他就會從屯門的住家,途經一個多小時的車程,長途跋涉來到香港仔店面。
  • 「我從來沒有在歐洲見過貔貅,當我第一次在網上看到影片時,就讓我印象深刻,我就嘗試去聯絡冒卓祺師傅,想跟他訂做貔貅,就這樣我跟貔貅聯繫在了一起。」在比利時安特衛普市唐人街開設武館的武術師傅Ronald Galland(江漢利)說道。去年12月,他專程攜同妻子與7名徒弟赴港拜師,親身學藝,今年8月11日,在他70歲的壽宴上,首次公開舞貔貅,將被列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舞貔貅文化帶到歐洲。
  • 中華文化總會今天(20日)發表最新一集《匠人魂》影片,記錄台南黑糖製糖師以柴燒古法煉糖的故事,找回台灣的「甜蜜」記憶。
  • 香港彩瓷業界泰斗徐淼於2月15日辭世,享壽105歲,是港彩輩份最高、最年長的瓷繪名師。徐淼曾任道風山基督教叢林繪瓷部主任畫師,師從港彩名師謝中吾,擅長繪山水彩瓷,為道風山繪製作品無數,在雲水堂繪製圓形巨幅壁畫時已八十多歲。香港陶瓷研究會會長嚴惠蕙2月24日凌晨在該會社交媒體專頁發表悼文《追念徐淼先生》,回顧徐師傅生平。
  • 寧艾文(Evan Ning)是一名加拿大影視攝影師兼燈光師,參與拍攝了多部著名的好萊塢影視作品,包括迪士尼、華納兄弟和網飛旗下的電影。他還擔任過法輪功真相電影的攝影總監,包括《為你而來》和《永恆的五十分鐘》。艾文是一名從小修煉的法輪功學員,他是怎樣成長為才華橫溢的青年的呢?讓我們來聽聽他的故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