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双色球官网

《二十四史》中的勸善名句(3)

圖為清 沈宗騫《竹林聽泉圖》。(公有領域)

font print 人氣: 283
【字號】    
   標籤: tags: , , ,

(接上文)

17、立人之道,曰仁與義。(《梁書》)
【譯文】立人之道,在於仁與義。

18、安貧樂道,恬於進趣。(《後漢書》)
【譯文】處於貧困境地,仍樂於堅持守道;盡心於理想追求,樂在道中。

19、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後漢書》)
【譯文】博學廣聞又堅持自己的志向,深切了解未悟之事並隨時思考自己能及之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20、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史記》)
【譯文】說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果敢決斷,已經承諾過的必定要實現,以示誠信。

21、質於天地,信若丹青,我無彼欺,爾無我詐。(《舊五代史》)
【譯文】效法天地之質樸無私,誠信如丹青始終不渝,人與人之間真誠相待,互不欺詐。

22、精誠所至,金石為開。(《後漢書》)
【譯文】人的誠心所到,能感動天地,使金石為之開裂。比喻以真心誠意去做事,甚麼疑難問題都能解決。

23、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史記》)
【譯文】原指桃李雖然不言,然其花果芬芳能吸引許多人到樹下,以至於樹下走出了一條小路。比喻為人品德高尚,嚴於律己,自然會感化他人,自然會受到人們的尊重和敬仰。

24、吾不能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鄉里小人耶!(《晉書》)
【譯文】我怎能為了五斗米的俸祿,就低聲下氣去向這些小人賄賂獻殷勤呢!表現出為人有骨氣,不為利祿所動、不事權貴的高風亮節。

(待續)

──轉自《明慧網》

責任編輯:王愉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孝節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四字道德準則。忠、孝是中國古代社會道德的價值觀,與做人應堅守的「節」,與人類應遵循之行為標準「義」一起,成為主流社會觀念文化。
  • 發源於中國本土的道家文化素有「天人合一」、「天人感應」之說。從古印度傳來的佛教,同樣認為有施必有報,且提出了一個輪迴的概念,也就把這種感應現象在時間上延伸為三生果報,在空間上擴展至六道輪迴。所以在儒釋道文化為主體的中華傳統文化中,因果報應之事蹟,不僅是廣見於佛經道藏之中,歷代的稗官野史、坊間雜記、筆記小說,也都在老生常談著這些果報不虛的故事。
  • 4月25日,尼泊爾發生7.8級強震,至今已造成7366人死亡。繼4月25日強震以後,又持續發生了兩次7級以上的地震。地震系列的連鎖反應,也已造成上萬人受害。面對災難在瞬間造成的生命傷亡,迫使人敬畏自然的力量。近年,看看時事新聞,全球的天災人禍從地震、海嘯、霧霾、颶風到沙塵暴、槍擊案等等,各種災難密集頻繁的發生,讓人目不暇接。面對防不勝防的無常世界,如何能躲避災難的傷害,也是現代一個很重要的話題。如果借鑒古人的智慧,或許可以另闢蹊徑,找到解決之道。
  • 本來想湊湊最近的熱鬧,說說那個老掉牙的馬克思和他對世界的百年荼毒,誰想沒拉住思緒,腦中一下蹦出了馬爾克斯和他的《百年孤獨》。
  • 歷史走到了一個關鍵時刻。中共的列車正急速駛向懸崖,許多人因為留戀中共狼窟裡的榮耀而忘記了危險。
  • 忠孝節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傳統四字道德準則。忠、孝是中國古代社會基礎性的道德價值觀,與做人應堅守的「節」,與人類應遵循之行為標準「義」一起,成為主流社會觀念文化。
  • 綠色為間色(閒色),黃色為正色。現在把黃色當成了陪襯,綠色當成了主色,這顯然有違古代聖人留下來的禮制,看過去也很不協調。
  • 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是宋代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市)人。他是宋仁宗天聖年間(1023—1032)進士,曾在府縣中任職多年,後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等官職。歐陽修晚年,反對王安石的新法,以太子少師銜致仕。
  • 日居月諸,照臨下土。 乃如之人兮,逝不古處。 胡能有定?寧不我顧?
  • 「大歷史觀」這並不是一個宣傳的口號,而是我們試圖從整體上看待五千年的歷史,並探索和發現貫穿於這五千年歷史中的密碼。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