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秋節來了!一年三節裡,我最喜歡中秋節,覺得各式各樣的南北口味月餅,林林總總有甜的鹹的、葷的素的,還有標榜少油少糖的養生月餅,真的要比端午節的棕子更有滋味;何況連蛋黃酥、芋頭酥、鳳梨酥、文旦柚子都來幫襯助興,簡直就是甜蜜不斷的人間美味。
中秋節花好月圓、全家團圓。但是,氣象局預報今年中秋賞月機率低,看不見月亮,恐怕還有一個「莫蘭蒂」颱風來攪局!這樣看來中秋連假大概又要泡湯了。印象裡,這幾年的中秋節,好幾回都遇上颱風,不但無法在住家附近公園賞月,還得事先準備防颱措施。家家戶戶和親朋好友就只能將就在自家門口、院子圍牆、店前路邊、騎樓走道、或是社區公寓的中庭烤肉,這景象,幾乎形成中秋節巧遇颱風天的定格畫面。
記得,我剛搬回眷村鄉下創業的頭一年,邀約台北友人全家帶著孩子來我家烤肉;因為住在眷村尾端,屋子旁邊有一塊空曠的平地非常適合中秋烤肉。沒想到,人算不如天算, 中秋節當天竟突然下起大雨,不能在屋外烤肉,只好移駕到屋裡烤吧!
當年,父親趁眷村改建的時候,另外加蓋了一間像倉庫般的空屋緊挨著住家,屋子裡頭沒有任何隔間,只作了窗戶和鐵捲門。我們將鐵捲門打開,地磚上先鋪好了大片舊報紙,架好烤肉用具、食材、好幾張小椅子,孩子們在屋裡玩樂,大人就蹲坐著烤肉。屋裡的烤肉香、伴著屋外的斜風細雨、和屋內細碎交談的語音笑聲,斷斷續續在空間中流轉……自此之後,每逢秋節下雨或遇到颱風,我的腦海就自動浮現這個遙遠又清晰的景象。
更有趣的是,學生時代某年中秋,和同學結伴參加學姊舉辦的「外雙溪別墅賞月」活動。原來,學姊的親戚在外雙溪有間別墅,一家人搬去台北住了,屋子空著沒人住,我們可以在那邊賞月和過夜,聽起來真令我心動啊!沒想到,我腦海幻想的別墅,和親眼所見的真是天差地遠,讓人難以置信——「這?!…那裡是別墅?!」根本就是一間空屋農舍!陳舊的紅磚屋裡簡單的擺設,幾張古早味的圓桌椅、和一個大大的木板床,床上只有一張薄被蕠、卻沒有棉被和枕頭,屋裡有山泉水卻沒有電,夜裡摸黑只能點蠟燭和手電筒。更令人出乎意料的是,廚房裡沒有瓦斯爐、只有一個大空灶,我們連燒開水煮泡麵的機會都落空了!
我永遠不會忘記這難忘的中秋夜!男生們來來回回的騎機車到山下去買水、吃食、照明用具,大夥兒苦中作樂度過中秋夜晚。夜裡的外雙溪非常濕冷,整夜聽著滴滴答答的落雨聲,女士們優先使用床具﹙因為床位不夠、男士們只好不睡覺、整夜打橋牌和聊天﹚,但是沒有棉被保暖,就算眼睛再睏也無法合眼,大家整晚睡不好集體「失眠」!
好不容易捱到天亮,覺得自己兩個黑眼圈已經像貓熊一樣了。又睏又倦的自己忘了是如何下山回台北的?一回宿舍趕緊用熱水洗頭洗澡,蒙頭大睡的補眠啊!沒想到,事情過去了40幾年,我依然忘不了這獨特的中秋雨夜。@
責任編輯:林芳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