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孟憲騰台灣南投報導)星期一晚間7點多,竹山城隍廟旁的活動中心內斷斷續續傳來二胡拉奏歌曲「一串心」的聲音。委婉動聽的樂音,吸引人走進室內一探究竟。此時,劉木燕正在分段講解「一串心」的演奏方法:「這首是F調,你們看看我的指法。」練習過程中,只要學員眼神稍露疑惑,他立刻起身,一隻腳踏在椅子上,然後把胡琴架在腿上側身拉給學員看。而這些學員,有退休的老師、中藥房的老闆娘、年輕的小姐……他們全都聚精會神的看著他的講解。目前,鹿谷國小退休校長劉木燕長期在竹山、鹿谷教授二胡推廣國樂。
劉木燕在服務公職期間即在國小積極推廣國樂,退休後更擴大推廣層面,在鄰近鄉鎮竹山及鹿谷的國中小、社區大學與寺廟社團教授二胡,並組建國樂團。因為他的努力讓這些地區許多國樂愛好者有更多的學習機會,也讓台灣在地的記憶透過音樂被再度喚醒,更讓傳統文化精神得以弘揚。
他接觸國樂40多年,對音樂的愛好源自於唸中小學的時候。民國56年進入嘉義師專後,便開始跟隨孫澈老師學習二胡,因為他對音樂的興趣再加上勤練不輟,所以漸漸掌握拉奏二胡的技巧。後來他又向李瀾平老師學習樂團指揮和樂隊帶領的方法,使他有足夠的能力組織訓練樂隊,讓樂團在舞台上展現悠揚的樂音。
師專畢業後,他開始以自己的所學培育在地子弟。而隨著職務的異動,他在文昌國小、鳳凰國小、鹿谷國小等學校先後指導國樂團,許多學生經由他的啟蒙而接觸國樂,在音樂界嶄露頭角。民國97年自鹿谷國小校長退休之後,他的服務層面變得更大,目前他在鹿谷國小、鳳凰國小、內湖國小、竹山國中、鹿谷國中等校教授學生國樂,也在鹿谷與名間的社區大學及竹山的城隍廟、鹿谷的開山廟和其他一些佛堂教學,讓國樂在各個階層弘揚。
國樂彈奏台灣在地記憶
音樂能凝結時代的記憶與氛圍,每個世代都有特別的樂曲來記憶台灣當代的歷史。劉木燕表示,他會針對不同的學生教授不同的樂曲,例如,國中小學生主要教授古典樂曲;而年紀較長者則以彈奏民謠為主,因為這些民謠常常能引起長者們內心的共鳴與感動。
「想要郎君做尪婿意愛在心內,等待何時君來採青春花當開,聽見外面有人來開門甲看覓,月娘笑阮憨大呆被風騙不知…」是大家熟悉的台灣民謠,也是跟著他學習胡琴的長者十分喜愛的樂曲。他說,長者們很喜歡演奏「望春風」,因為這首曲子能代表台灣人的心情,演奏時他們常常十分投入。「望春風」是鄧雨賢老師在日治時期所創作的歌曲,歌詞雖然描寫女孩子希望能找到好郎君的心情,歌曲深層卻也隱含了日治時期台灣人不甘被異族統治,寄望未來的心願。
音樂能喚醒人對在地的記憶,他說:「『望春風』的歌曲意境跟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只要聽到它的旋律會感覺到你就在台灣,好像大家正在一起聚會,一起聊天。」他說,在聽這首曲子時,也會讓他不由自主的回憶起父母當年的辛苦。所以為喚醒大家共同的記憶,他會在慶祝母親節或紀念二二八等場合選擇一些補破網、望春風等歌曲來讓樂團演奏。
弘揚傳統文化精神
劉木燕除了以音樂承傳地方的記憶,他更藉由國樂傳承傳統文化的精神。在他客廳牆上掛的「木鐸奮聲宏教化」的書法就是朋友對他的讚譽。他表示,廟宇最主要的目的是勸人向善、安定民心,讓民眾精神有所寄託,所以很多廟宇都會藉由藝文活動來達到這個目的。

責任編輯:羅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