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8月13日訊】〈大紀元記者蔡上海臺灣嘉義報導〉鱟是生態史上4億年前就存在於地球的物種,嘉義縣政府101年起在布袋鹽田濕地進行鱟的復育工程,並在新岑國小建置「小鱟中間育成及成鱟飼育場」,聘請中央研究院生物多樣性中心指導,成功結合特色學校的發展來推動鱟的保育,縣府8月13日在新岑國小展示鱟保育日系列活動,邀請大家一起見證保育成果。
鱟歸類於節肢動物門,漁民叫牠夫妻魚,美國人叫牠馬蹄蟹,阿兵哥叫牠鋼盔魚,但牠不是蟹,也和魚無關。鱟在4億年前「古生代泥盆紀」就已出現在地球上,形貌從2億年前至今並無多大改變,與腔棘魚等生物並稱「活化石」。
鱟過去常見於台灣西部沿海沙地,因人類對棲地的破壞、抽取其血液及捕食個體,正面臨生存危機,縣府希望藉由一年一度的鱟保育日,喚起各界對鱟的重視,同時對鱟的保育盡一份心力。
「鱟保育日-守鱟一生」活動13日上午在新岑國小熱鬧登場,活動包括布袋鹽田濕地介紹、鱟立牌供拍照打卡、鱟的闖關遊戲、鱟粘土DIY等,「如膠似漆-兩人雙腳趣味競賽」開放現場20對夫妻(情侶)報名,參加者即贈送一份小禮物,競賽前三名可獲得24吋電視、果汁機和電子鍋獎品,縣長張花冠、布袋鎮長陳鳳梅和縣議員蔡瑋傑還現場發送小朋友「鱟造型冰棒」,大家吃的是津津有味。
張花冠等人還進入飼育場了解小鱟的培育及成鱟保育情形,小朋友認真的聽取解說,還好奇的用手觸摸成鱟,度過一個精彩又充實周末假日。
農業處表示,漁民抓到鱟總是一對一對,才有「夫妻魚」的稱呼,縣府希望讓布袋鹽田濕地成為國內最優質的環境教育設施場域,宣導沿海居民重新認識瀕臨滅絕的鱟,一起為愛護自然生態環境努力。◇
責任編輯:曉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