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好煩頻上網 青少年更不開心

font print 人氣: 187
【字號】    
   標籤: tags: ,

【大紀元2016年08月10日訊】(大紀元記者施芝吟台北報導)一項研究指出,青少年因學業倦怠而過度上網者,易導致憂鬱情緒的發生。醫師表示,父母與老師要以關懷與同理取代責備,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該研究對象為3千多名芬蘭學生,包括12~14歲、16~18歲的青少年,針對其過度上網、學校投入、學業倦怠與憂鬱症狀之間的關聯性進行分析。

結果顯示,13~15歲的青少年屬於過度上網和學業倦怠問題最關鍵的階段,當對學校失去興趣或不在乎時,青少年便容易對網路產生過度使用與依賴。

桃園療養院兒童精神科主任陳質采說,各國青少年網路成癮的盛行率為6~17%,青少年可能因情緒或心理問題,依賴網路尋求網路支援,也可能因過度使用網路而引起情緒問題,例如一到學校可能會出現胸悶、拉肚子或呼吸困難等生理不適症狀,情緒也會變得較為易怒與不耐煩。

她建議,父母與老師要理解孩子會因為想要娛樂而逃避學業,以同理心站在孩子的立場,以關懷與理解取代責備,可以試著帶孩子離開有網路的環境,協助青少年重回校園或改善對學業的倦怠感。

董氏基金會心理衛生中心主任葉雅馨說,過度網路使用,嚴重易導致網路成癮。成癮的指標現象之一就是失去角色功能,學生若失去角色功能代表無法學習,包含無法正常上課與參與學校作息。為避免青少年因學業倦怠造成過度上網而導致憂鬱情緒,應積極從鼓勵青少年參與學校和建立學習動機著手。◇

責任編輯:芸清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329青年節前夕,台灣自殺防治中心28日公布,去(2015)年共有4,389名青年自殺未遂,其中女性被通報者為男性的1.94倍,進一步分析自殺原因感情因素占36.4%,其次為家庭成員問題17.8%,最後則是憂鬱傾向、罹患憂鬱症10%。
  • 「醫生,我的小孩,得了憂鬱症,做什麼事都提不起勁,成績退步很多,都到休學的邊緣了,稍微提到一點敏感的話題,本來還好好的,一下子整個氣氛變得很糟糕,我們全家都快崩潰了,中醫有沒有方法救救他?」一位情志患者的媽媽焦急的問。
  • 社交媒體Instagram上有一段可愛幼兒摺疊衣服的視頻,不僅收穫數千萬網友點閱,還引爆一場意想不到的網絡激辯。
  • 在最近的一次旅行中,我驚訝地發覺幾乎每個在機場跟飛機上的孩子眼光都固定在iPad的屏幕上了。雖然我理解帶著小孩旅行並在中途長時間的停留期間讓他們保持盡興的困難,但我不禁想,我們通過讓他們過度使用屏幕時間,以此可能為孩子們製造了哪些影響深遠的問題。
  • 在當今數位時代,無所不在的科技產品為人們的生活帶來了便利和舒適,但也造成了負面影響,例如對這些產品過度依賴甚至上癮、隱私權被侵犯、記憶力衰退等。現在連育兒專家都大聲疾呼,不要讓小孩過度沉溺於科技產品,不要讓這些產品替你養育小孩。
  • 人們有時候難免會因為某些事情生氣,這是一種很複雜的情緒,如果處理不好可能會破壞人際關係,甚至引發衝突。而為人父母者對於孩子的生氣,往往會感覺很棘手。現在,有專家分享了有效的解決之道。只要在孩子生氣時說一句短語,他們馬上會鎮定下來,無論他們年齡多大都是如此。
  • 眾所皆知,聽古典音樂有益身心健康,坊間也有出售一些專門供孕婦播放給胎兒聽的胎教音樂。最近墨西哥的一項研究發現,讓胎兒聽古典音樂可以讓他們的心率變得很平穩,可能有助於他們的發育。
  • 孩子總是愛拖延?家長可用4C原則陪伴孩子去累積正向經驗。
  • 在廢棄的童子軍營地撫養在家上學的孩子意味著永遠沒有乾淨的雙手——因為他們要建造小木屋、樹樁日晷,以及在小溪邊釣魚。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