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6月1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了解、欣賞由一顆不起眼的溪中石頭變成一件令人喜愛的石雕作品,體驗力與美的結合、刀與石的相遇,碰撞出火花,樸拙與巧思的天趣。嘉義市石雕協會105年度雕刻展於6月15~19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3樓藝術空間舉辦會員展,共同分享會員們的創作世界。
石猴的故鄉在嘉義,石猴雕刻的特色有三:一是石材是揀拾嘉義地區溪流中的石頭,其中有些是化石,二是以手工雕刻為主,較大型的作品才使用氣動或電動工具,三是藝師大都未接受完整的正規技巧訓練,保有個人自我風格,依照石材原型,自由隨性的造型設計,雖然與真正彌猴的造型可能有些差異,但細心觀賞,仍可體會創作者的巧思。
協會理事長陳明卿十分鐘的懸絲偶表演,讓與會都樂了。他說,這樣的開場可以讓展出成功。每年石雕作品更多元化及增加更多創意,並激勵會員從生活週遭去汲取更多的創意,充分展現會員的風格,希望藉此與參觀者做靈性的交談,也讓會員間互相觀摩激勵,自我要求更上一層樓。



文化局指出,嘉義市石雕協會成立至今會務蒸蒸日上,會員們才華洋溢,創作活力旺盛,多元且精彩的創作,每次皆有良好評價,近年的「桃城石猴雕刻徵件比賽」及「桃城石猴戶外創作比賽」,都有極佳的表現,也有多人獲得第一名,作品被文化局典藏。由於藝師們不停的創作,慢慢打響了桃城石猴的名號,演變成嘉義特有的在地文化,也形成了桃城特殊的人文景觀。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