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竟「自己」買東西 在大陸別亂掃二維碼
【大紀元2016年05月23日訊】(大紀元記者周慧心綜合報道)隨著手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了快捷、方便,越來越多的人用手機上網購物,並使用支付寶進行消費。然而快捷支付在給用戶帶來方便的同時,也帶來了安全隱患,支付寶被盜用事件頻發,專家提醒手機用戶要改掉以下壞習慣。
一、不要掃描陌生的二維碼
鄭先生正在開會,突然看到自己的淘寶帳戶不斷地有購物訂單跳出。鄭先生確認自己沒有購物而且手機也在自己手中。
鄭先生立即查看淘寶帳戶,發現有幾筆訂單已經完成付款,他趕緊將幾筆還沒有完成付款的訂單取消,並致電支付寶客服將帳戶凍結。最終其支付寶共被消費3,000多元(人民幣,下同)。
鄭先生回憶,一週前他曾經掃了一個二維碼,隨即跳出支付寶帳戶存在危險,提醒修改密碼,他隨即修改了密碼,這次帳號被莫名消費,可能源自於此。
掃二維碼被騙的案件不少,去年12月份,江蘇淮安的小廖在網上購物後,收到賣家發來的二維碼,告訴他掃一掃能領紅包。但掃描後,卡內4,000多元就不見了。
二、轉售的舊手機中信息未清空
廣州聶先生突然收到銀行和支付寶手機APP的推送通知,稱他連續消費了兩筆訂單,一筆4,999元,一筆20,000元,而這並不是他本人操作的。他立即凍結了信用卡,並報了警。
經調查,交易是通過一台錘子手機,聶先生這才想起,一個月前,他曾把自己的那部舊錘子手機賣掉。雖然他卸載了手機上所有軟體,但是沒有恢復出廠設置,也沒有退出雲端帳號。
買家彭某拿到舊手機後發現信息並未完全清空,開機後還提示輸入密碼,彭某從聶先生提供的幾個密碼中尋找規律,他發現手機的開機密碼是賣家QQ號的前四位,於是試著將QQ號的前六位輸入,作為支付寶支付密碼,居然一試就成功了。
三、手機卡丟失後未及時取消支付寶的捆綁
何某在青石鎮蕉樹村走親戚時,不慎將錢包丟失,裡面裝有一張手機卡,該手機號與支付寶帳號綁定。隨後他發現支付寶被盜用。
原來陳某在青石鎮蕉樹村撿到了何某的錢包,並利用何某手機卡中的信息更改其支付寶帳戶密碼,還利用螞蟻花唄功能(虛擬信用卡)透支7,299元,購買了兩部手機和一張手機儲存卡。
四、亂點陌生鏈接
吳先生只是點開簡訊中的一個陌生網址,銀行卡就被盜走了8萬元,而手機並未收到任何簡訊提示。
經調查發現,吳先生的手機中了一款名為「手機簡訊攔截馬」的「木馬」程序,導致銀行發來的支付驗證碼、支付成功提示簡訊都被該木馬攔截,並發送至另外一個手機上。
專家稱,類似案例時有發生,一般盜刷流程是:通過一條中獎、恐嚇類詐騙簡訊,簡訊中附帶一個鏈接地址,然後欺騙用戶點擊該網址後,下載一個帶有手機簡訊攔截木馬的手機APP。
該手機APP一旦被安裝,用戶的手機就將被操控,該手機APP可能偽裝成銀行、支付、網購APP,讓用戶輸入銀行帳號、手機號、身份證號等信息,一旦這些信息被輸入,就會被發送至設置好的手機號碼中,用戶根本無法覺察。
手機支付的10個壞習慣
專家建議手機用戶注意糾正以下壞習慣:
1.不設螢幕密碼。誰都能看你的手機,毫無隱私。
2.用瀏覽器購物。在瀏覽器購物容易出現釣魚網站,最好下載相應軟體進行支付購買活動。
3.應用程序退出不徹底。應用程序雖然表面關閉了,但其實它在後台還在運行,可從後台管理處看見。
4.隨便上免費WIFI。公共WiFi常被移植木馬及釣魚網站,用戶的個人信息隨時被盜取。
5.藍牙始終打開。智慧型手機可以通過藍牙傳播病毒,他人也可以通過藍牙間諜軟體查看用戶的電話本、信息、文件等。
6.舊手機的信息刪除不徹底。很多人會把舊手機不處理就出售,裡面的個人信息會被買家盜取。
7.下載山寨軟體。這些山寨軟件可能帶有木馬病毒。
8.在手機上存儲敏感信息。很多人選擇用手機來記事,敏感信息很容易被他人獲取。
9.隨意點開簡訊鏈接。簡訊中的鏈接會誘使用戶安裝木馬,或登錄釣魚網站,用戶的帳號密碼等敏感信息會被竊取。
10.掃描陌生二維碼。二維碼的背後可能會隱藏病毒、木馬,手機號碼及個人信息會輕易被他人盜取。#
責任編輯: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