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傳說:湯泉的傳說

作者:顏真
font print 人氣: 724
【字號】    
   標籤: tags: , ,

在河北省赤城縣有一個聞名遐邇的溫泉,又名「湯泉」。在北魏酈道元著的《水經注》裡有「漁陽之北有湯泉,去燕京三百里」的記載。

傳說到了元朝,連年戰爭,溫泉遭到破壞,埋沒於榛莽之中,沒人知道了。後來又被明朝的戍邊將軍楊洪重新發現。楊洪當時是個都督,因作戰有功被封為昌平候。有一天他騎馬來到西山,忽然狂風大作,迷失了方向。他正在焦急不安,他的坐騎豎起兩耳,前蹄高舉,灰灰灰——一聲長嘶。楊洪從容鎮定,勒住馬韁仔細一看:叢莽之中一條巨蟒在緩緩蠕動。楊洪拍馬挺槍向前。巨蟒見有人來,向前竄去。楊洪追得快,巨蟒竄得歡;楊洪追得慢,巨蟒爬得緩。楊洪追呀追,巨蟒若隱若現。追到一個山旮旯,巨蟒鑽進榛莽之中,只露一個尾巴尖。楊洪挺槍便刺。當槍尖拔出來時,順槍流出一股水來,還冒著熱氣兒。人們發現在這溫水中洗浴特別舒服,而且治病。從此人們便來這裡洗浴治病了,留下了「火龍入地沸山根,時湧溫泉出厚坤」的神話傳說。

明萬曆(公元1578)直隸監察御使黃應蘇立「關外第一泉」的碑刻。據《康熙起居錄》載:康熙十年(1672),康熙帝祖母孝莊文皇后(莊妃)博爾濟吉特氏布爾布泰,得知塞外有一處盛名遠播的溫泉——關外第一泉對洗浴老寒腿(風濕性關節炎)療效神奇。向康熙皇帝提出要到溫泉去洗浴老寒腿,帝欣然同意。

行宮建好後的第二年,康熙十一年(1673)正月,康熙皇帝親率大臣陪祖母太皇太后鸞駕出行。他們出了德勝門,越過八達嶺,逕懷來衛,過長安嶺,歷時六天。二月初二抵達赤城溫泉(又名湯泉)行宮。據《赤城縣誌》載:「康熙十一年正月,上出居庸關奉太皇太后幸溫泉行宮。」一路上每逢險徑,康熙皇帝都要下馬為祖母扶輦而行。過懷來城東浮橋時,帝怕橋不堅固,先親自上橋驗示,然後再讓祖母的乘輦通過。行途中每逢城堡需下榻或用膳時,康熙皇帝都要親自侍奉祖母。太皇太后在溫泉洗浴五十一天,康熙帝每天都要到湯泉給祖母請安,有時一天要請安兩次,往返六十餘里,足見康熙帝的仁孝之心。《康熙起居錄》的筆錄官不無感慨的說:「皇上天性純孝,古帝王未之有也。」

關於溫泉的由來,還有一個美麗的傳說:古時天上有十二個太陽炙烤大地。一個叫二郎的伙子力大無窮,擔起十二座大山追攆太陽,追上一個就用大山壓住。當剩最後一個太陽時,勇敢的二郎累死了,於是天上就剩下如今這一個太陽了。而那十一個太陽其中一個就壓在赤城,太陽把泉水給烤熱了,就有了如今的溫泉。

如今赤城溫泉已經成為河北省的重要療養與旅遊景點之一。

責任編輯:魏春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相傳,每年到了七夕,就有無數的喜鵲飛上天去,搭成一座鵲橋,讓牛郎、織女一家人渡河相會。

  • 中國人常以月圓象徵人團圓,中秋節月亮圓滿,象徵團圓,因而又叫「團圓節」,因此中秋節也是團圓的日子。所謂「月到中秋分外明」,說的就是八月半動人的美景。
  • 相傳在東漢時期,汝河有個瘟魔,只要它一出現,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喪命。
  • 卓必大輔佐酋長之子,在蘇魯馬益定居,建立了漢人方式的社會生活秩序。
  • 巧的是,公子摔下馬時,正好碰上老和尚靈魂。這番靈肉合一後,世家公子便慢慢地甦醒過來。
  • 十年間不經科舉,方觀承從一文不名成封疆大臣。(古瑞珍/大紀元)
    在祖父、父親被貶謫到黑龍江時,方觀承還只是個少年,但他與兄長每年輪流去塞外看望祖父、父親,徒步往返萬里。有一年,他輾轉先去了浙江寧波,打算找一個富裕的親戚借點錢再北上。
  • 王七收下師父給的盤纏,準備離去時,道士提醒他說,「你回去以後,要好好的修身養性,否則這套本事就不靈了。」
  • 楊延昭傳奇——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清玉/大紀元)
    在玉皇殿主陣失利後,王蘭英、楊延昭及穆桂英率領將士一度攻下玉女、銅光等數十陣,並成功讓黑水、西夏國軍士倒戈投向宋營,然而此時遼國蕭太后前來親自坐鎮,遼軍士氣大增,宋遼雙方互有勝負,戰況陷入膠著狀態長達數月之久,宋軍諸將士苦思對策,始終難有進展。
  • 等大夥兒進入內室,只見壁間掛了一幅趙子昂所繪之馬,內有一匹,毛色與丟失的馬兒非常相似,馬尾巴處被香頭的火炷所燒。此時崔生方始悟到,那馬,原來是東鄰家的畫中之馬,每天跑到他家的破院子睡覺呢。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