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紀元2016年04月05日訊】(大紀元記者李擷瓔台灣嘉義報導)春天萬物復甦、大地生機盎然。有中醫師表示,冬天很多人喜歡蓋大棉被睡覺,人體容易產生內熱。春天正是陽氣升發的季節,人的氣血因此產生往外透發的趨勢,此時應順應自然生機,到戶外去踏青,擁抱大自然美景,體驗大自然的驚奇,把春意帶回家,您會發現不知不覺內熱消退,人也感覺清爽舒適了。
趁著春回大地,一起到東石鰲鼓溼地去走走吧!
嘉義縣東石鄉六腳大排及北港溪出海口之間的鰲鼓溼地,面積廣達1,500公頃,由海洋、河口、沼澤、湖泊、森林、農田等組成的複合型生態系,是國內目前面積最大的溼地生態園區,成功營造候鳥良好的棲息環境。繼民國104年11月發現稀有冬候鳥東方白鸛停留,同年12月發現超級迷鳥卷羽鵜鶘,今年又發現稀有冬候鳥羅文鴨到訪,越來越多候鳥與留鳥在此地棲身。
鰲鼓溼地原本是台糖鰲鼓農場1960年代填海的海埔新生地,後來因為地層下陷及土地鹽化廢耕廢弛野化後,產生野地植被、形成溼地,野生動物開始聚集,尤其冬天有很多冬候鳥來臨,這邊野生魚貝生物豐富,逐漸復野的過程讓愛鳥及保育人士奔走,2008年政府重新規劃為野生動物保護區,就這樣鰲鼓溼地成為嘉義東石海岸重要的野鳥棲息地。
多樣化棲地 西南沿海猛禽度冬區
鰲鼓溼地森林園區最大的特色,就在於它豐富多變的地理環境,由於台糖公司過去的經營,經年累月產生了水田、防風林、紅樹林、草澤、淡水沼澤、泥質灘地、潮間帶等天然區域,再加上大量的蘆葦使得人跡罕至,引來了更多樣的生物,包括了至少70科290種的植物及200多種的鳥類,其中保育類就占了22種。
事實上,鰲鼓溼地可說是西南沿海最大的猛禽度冬區,這裡曾紀錄過15種出沒的猛禽,常見的有澤鵟、灰澤鵟、紅隼等。除了猛禽之外,鷸科、鷗科、雁鴨科、鷺科、八哥科等鳥類種類也很多,而環頸雉、董雞、彩鷸、高蹺鴴等珍禽亦會在此繁殖。
賞鳥人的天堂 冬候鳥羅文鴨現蹤
如果來對了季節,過境於此的候鳥或是白頭翁、大卷尾、綠繡眼等隨處可見,可說是賞鳥人的天堂。附近的沿海也具有極高產值的漁業資源,以文蛤與牡蠣為大宗,是全台的重要產區。
今(105)年鰲鼓溼地又發現有8隻極為少見的冬候鳥羅文鴨的蹤跡,羅文鴨主要在西伯利亞東部、蒙古及中國東北等地繁殖,冬季遷移至日本、朝鮮半島及中國東部,台灣則零星出現於各個溼地。候鳥季節已邁入尾聲,羅文鴨公鳥頭部也換上鮮豔的金屬綠色繁殖羽毛,為即將的北返預做準備。


緊接而來的是鰲鼓鳥類育雛的溫馨景象,您注意過岸邊一窩窩的巢穴是高蹺鴴育雛的祕密基地嗎?您看過小白鷺在木麻黃樹林築巢的畫面嗎?想更近距離了解鰲鼓夏季有哪些可愛的鳥類朋友,林務局嘉義林區管理處培訓認證的專業導覽解說員客製化服務,可帶您深入了解不一樣的鰲鼓。
責任編輯:王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