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mkdir():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www/wwwroot/iloveguava.com/zhizhutongji.php on line 51
博彩 头条- 线上博彩全攻略

鄭燮寫信教弟 字字敲金戛玉

作者:辛棄名
font print 人氣: 362
【字號】    
   標籤: tags: ,

鄭燮是清代著名的書畫家、詩人。他字克柔,號板橋,興化(今屬江蘇)人。鄭燮自幼喪母,家中生活十分貧困。乾隆元年(1736年)他考中進士,到山東濰縣(即今山東濰坊市)當知縣,很有政聲。後來,因為災荒年請求賑濟災民而獲罪,辭官家居,以賣書畫為生。

鄭燮是清代乾隆年間揚州的著名人物,與金農、李鱔、黃慎、羅聘等八個揚州書畫家齊名,並稱「揚州八怪」。他的詩歌、書法、繪畫均有成就,號稱「三絕」,名重一時。《清史稿》稱鄭燮:「作蘭竹,以草書中豎長撇法為蘭葉;書雜分隸法,自號六分書;詩詞皆別調而有摯語,慷慨嘯傲。」

鄭板橋出身貧寒,所以對人生的貴賤、貧富等看得很透,從來不以富貴貧賤論人。當他還是個秀才的時候,有時翻家中的舊書箱,見到家中傭人的先人所訂立的賣身契據等,總是立刻就拿去燒掉,並不故意拿去還給傭人本人,或者自己仔細看看契據的內容,主要是怕傭人知道了感到難堪。鄭板橋長大自己當家後,用傭人的時候,從來不要求對方和自己立契約,傭人自己如果覺得合適,就留下幹下去,不然就自由離去。鄭板橋的用意,是不想留下契約給後世子孫藉此逼勒、苛求家中傭人。

後來,鄭板橋經常在外,又到山東范縣、濰縣等地當官,不放心家中,更時時寫信回家,教導在家中當家的堂弟鄭墨。他諄諄告誡鄭墨,不要以富貴貧賤論人,要寬厚對待家中的傭人,並將自己當年悄悄焚去傭人的先人所訂立的契據、自己從不要求傭人立契據之事,講給堂弟聽。又教導鄭墨與人為善,要看到別人的長處,不要光看別人的短處。「以人為可愛,而我亦可愛矣;以人為可惡,而我亦可惡矣。東坡一生覺得世人沒有不好的人,最是他好處。愚兄平生漫罵無禮,然人有一才一技之長、一行一言之美,未嘗不嘖嘖稱道。」(《鄭板橋集‧淮安舟中寄舍弟墨》)鄭板橋舉宋代蘇東坡和自己的例子,告誡鄭墨多看別人的長處,話語之中充滿著人生的哲理。

鄭墨將哥哥鄭板橋的俸錢帶回家中,鄭板橋特意寄信回家,要弟弟挨家挨戶,逐一散給自家的鄰居族人:「南門六家,竹橫港十八家,下佃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皆當有所分惠。……無父無母孤兒,村中人最能欺負,宜訪求而慰問之。自曾祖父至我兄弟四代親戚,有久而不相識面者,各贈二金。……徐宗於、陸白義輩,是舊時同學,日夕相征逐者也,……今皆落落未遇,亦當分俸,以敦夙好。……敦宗族,睦親姻,念故交,大數既得;其餘鄰里鄉黨,相周相恤,汝自為之,務在金盡而止。」(《范縣署中寄舍弟墨》)鄭板橋諄諄囑咐堂弟將自己的俸錢分送淨盡,用以救濟親朋好友、鄰里鄉黨,其用心可謂良苦。

鄭板橋又教導鄭墨盡心務農,收拾齊備農具及家中生活器具,男耕女織,養成「一種靠田園長子孫氣象」,絲毫也沒有輕視農夫的思想。他教育鄭墨要體恤貧苦之人,如果人家要借錢,必須要成全;假如不能償還,也要寬容他。總之,點點滴滴,事無巨細,鄭板橋都耐心開導其弟。

鄭燮五十二歲時才得一子,故對之十分鍾愛。但他並不是一味溺愛,而是教之以正道。他在濰縣任官,便寫信給堂弟,要鄭墨在家好好教育其子,讓他懂得為善之道,養成忠厚而有同情心的性格,防止刻薄急躁等不良習氣。他特別關心為兒子延師教育之事,並要求剛剛六歲的兒子,對師長懂得禮貌,對同學關心。

在《濰縣寄舍弟墨第三書》這封信中,他殷殷關照鄭墨:「吾兒六歲,年最小,其同學長者當稱為某先生,次亦稱為某兄,不得直呼其名。紙筆墨硯,吾家所有,宜不時散給諸眾同學。每見貧家之子、寡婦之兒,求十數錢買川連紙釘仿字簿,而十日不得者,當察其故而無意中與之。至陰雨不能即歸,輒留飯,薄暮,以舊鞋與穿而去。彼父母之愛子,雖無佳好衣服,必制新鞋襪來上學堂,一遭泥濘,複製為難矣。夫擇師為難,敬師為要。擇師不得不審,既擇定矣,便當尊之敬之,何得復尋其短?」

為了更好地教育自己的兒子,鄭燮特意抄了四首順口好讀的古代詩歌,讓堂弟鄭墨,教其兒子且讀且唱,從中受到教育。這四首詩是:

二月賣新絲,五月糶新谷。醫得眼前瘡,剜卻心頭肉。
耘苗日正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昨日入城市,歸來淚滿巾。遍身羅綺者,不是養蠶人。
九九八十一,窮漢受罪畢。才得放腳眠,蚊蟲獦蚤出。(《清史稿‧鄭板橋傳》)@*#

責任編輯:梁馨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黃帝。(柚子/大紀元)
    名字叫「知」的人,在玄水邊,遇見名字叫「無為謂」的人。
  • 作者寫作此文,專門讚揚一位修道人,讚揚一位志行高潔者的風貌,這真是十分難得可貴,具有遠見卓識!
  • 宋之問是唐代詩人,他與另一詩人沈佺期齊名,時稱「沈宋」,是唐朝近體律詩的代表人物。
  •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這兩句話可大有來歷,出自皇帝宋真宗在《勵學篇》中的詩句。宋朝人崇尚文化、尊重知識,連皇帝為讀書代言呢!那麼,皇帝的話準不準呢,看看宋朝宋祁兄弟的故事就知道啦!
  • 在元曲領域,最有趣的作家組合莫過於「酸甜樂府」。一個喜食酸而號酸齋,一個好甜食而號甜齋,恰巧又都擅長散曲創作,因而後人習慣將二人合稱。多姿多彩的元曲,就這樣增添了幾分酸酸甜甜的奇妙滋味。
  • 宋朝是個風流儒雅、詩情畫意的時代,文人輩出,也留下了許多文壇佳話。有「紅杏尚書」之稱的宋祁,因為兩首詩詞,竟然決定了他傳奇的命運!
  • 元曲界有一句名言:「樂府之有喬、張,猶詩家之有李、杜。」[1]說的是元代後期兩位以散曲留芳後世的大作家,「喬」即喬吉,「張」便是張可久了。
  • 俗語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在文學藝術領域,要想評選出個名次或是第一人,都是極為困難的事情。比如元曲四大家的甄選,在歷史上就爭議頗多。不過對於誰是元曲作家中的魁首,大抵無異議,此人正是譽滿天下的關漢卿。
  •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說來說去,都是繞不過一個「吃」字。說起古代最會吃的名人,恐怕非蘇軾莫屬。他熱愛美食,發明美食,甚至為美食寫詩做賦。今天讓人垂涎欲滴的「東坡肉」,也是出自這位大文豪的手筆。
  • 他以通俗的詩歌引領了一個時代,又以詩歌締結一朝傳奇。他成為全民仰慕的文化座標,也成為佛門史載的有素行者。他在千年前留下誓願:當佛陀下世時,他要隨慈氏下世,經歷劫難,成就無上正道。他也衷心希望能以當朝的文筆,在未來世專頌轉法輪。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