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流浪心緒(九)聆聽

作者:梅花一點
font print 人氣: 33
【字號】    
   標籤: tags: , ,

安靜的代價,是能夠細細聆聽到草叢裡的蟋蟀的叫聲,還有草兒撫摸搖擺著微風的經過。微微的聲音代替了自以為的安靜與迴避般沉默的結局,耳朵們繼續歡樂自己擁有的福氣。

可是,行走在繁華的熙熙攘攘的街市裡,有多少能聆聽得到的呢?叫買聲,車鈴聲,行走聲,雞飛狗跳,陌生的聲音隨之遇到流浪者的乞討。陌生的繁華和陌生的熟悉,如同穿流在身體外的河水,是依附的生存物質留下的泡泡氧氣,相忘於無形的名利情。耳朵執著的是好像自我在注意到的事情,圍觀也罷,好奇也罷,匆匆一瞥也罷,能對語的聲音之外何嘗沒有更繁複無形的雜音和喧嘩麼?但執著的我完全缺了這份細緻的心意去領悟。

任何事情事物的來龍去脈,都沉默了自己應該的秘密。那些能張嘴的和不能張嘴的,都在述說著甚至歪曲著自己的各種歷史的際遇,使得秘密更為廣闊的成為秘密。就好像一朵含羞草,觸碰了會迅速的羞閉,卻沒有耳朵也能傾聽美妙的音樂。佛祖講法前的石頭經常點點頭,難道因為聆聽仙女們灑下的或明或滅的繽紛仙花?

假設某一天,牆壁們偷偷暗笑,竊竊絲語說著我在電腦前打字的秘密,那份驚異必然來自茫然的耳朵的詭異?再假設某一會,某個隱居的流浪者不僅對語於活潑的鳥獸,還呼喚山河的大小,那就不需要我們繼續說實話了,而是因為造就歷史的秘密都在眼前的聆聽裡。再假設這樣的可能,佛祖說的話,在哪兒消逝或者留下了印記,隱居的流浪者是否在專志的聆聽,聆聽那無需流浪的秘密?@
責任編輯:林芳宇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很快,上了岸,最先到達的不是你,也不是我,更不是他們,而是一無所有的無所不在。
  • 夢想者在設計著一個來自可有可無的願望嗎?隨手的拋擲,遠遠的入海無聲,浪花四溢,潮水無情。祈禱開始了,剛剛的啟程沒有任何可靠的依據。
  • 時而,穿牆而來,笑語連連;時而,翱翔花叢,細細品味;時而,揮手而過,光艷四溢;時而,聳立肩頭,撲之無影。若是前世的福分,積累今生的遇見,會是時間之神賜予的造化嗎?
  • 各種帶著各類風格和詩情的意義叢林裡,流浪著一群孜孜不倦的探索者。有些耗子在捉弄花貓,有些瞎子在探摸大象,有些小蝦嬉戲鯨魚嘴,有些老虎陷落野豬洞。可惜可嘆的是,這些奇怪的發現至少都屬於被遺失的記憶,而不屬於我們想像到的遺忘。
  • 流浪的心緒,往往來自無所謂的胡思亂想,不息不止,川流不停,宛如河流,苦惱無休。人人都說,如果不思考了,那不就是死了嗎?看似他們都認識到,死去萬事皆空了,一了百了,死亡如同成為無止境的空寂。沒有了如果,生死就走不到輪迴裡來,意識之中永遠也止不住流淌的滴滴淚水和鮮血。
  • 流浪者的足跡或許在尋找可以棲息的家園。若是黑暗崛起,夜黑風高,被驅逐的和自願離開的,必然流散四海,直到覓得新生之地開闢荒涼的土壤。
  • 似乎很偶然,一連串的雨滴打落幾片樹葉,夾著細細的寒意,確立了我們頭腦裡偶然的異象。偶然是真正不知道的無法解釋的原因麼?偶然發生在哪兒?為何雨點選擇那片被打落的葉子?
  • 有些所謂的現象,那不需要推理,花開花落,吃飯睡覺,行走坐臥,人們在面對的反應都很正常,如何需要推理呢?就如同風雲莫測的天氣,難道預報了陰晴那定是陰晴麼?如
  • 今年清明節,我們無法回去掃墓,但我忽然明白,清明的意義從來不只是一束花、一炷香。真正的祭奠,不只是銘記逝去的親人,而是在心中點燃一盞不滅的燈;是不讓那些遭迫害的生命被遺忘,讓他們的信仰得以延續;是讓活著的人依然懷揣希望,更是堅守他們未能走完的路,讓正義與真相薪火相傳。
  • 清明,把死去的和活著的人連在一起,陰鬱而沉重,它讓人的感情變得脆弱。對故者的緬懷,對生命的思索,在生與死的對話中禪透生之意義。心靈由陰鬱而透明,進而變得輕鬆、愉悅。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