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定勝天的真實寓意

作者:李曉
font print 人氣: 2862
【字號】    
   標籤: tags:

今天的人講人定勝天,古人也講人定勝天,含義卻大不相同,甚至是相悖的。古人的人定勝天是什麼意思呢?《三言兩拍》中「裴晉公義還原配」講述了一個小故事,詮釋了人定勝天的真實涵義。

天意難違 鄧通之死

當初,漢文帝時期,有個寵臣叫鄧通。出則隨皇帝一起,甚至睡覺也同皇帝旁邊,恩幸無比。

當時有個相士叫許負,給鄧通相面,有縱理紋入口,說「此人必當窮餓而死。」文帝聽之,大怒說:「富貴我說了算!誰人窮得鄧通?」於是將蜀道銅山賜給鄧通,使得自鑄錢。當時,鄧氏之錢,布滿天下,其富敵國。

一日,文帝偶然生下個毒瘡,膿血進流,疼痛難忍。鄧痛跪而吸之,文帝覺得爽快。便問道:「天下至愛者,何人?」鄧通答道:「莫如父子。」恰好皇太子入宮問疾,文帝也教他吸那毒瘡。太子推辭說:「臣方食鮮魚,恐不宣近聖。」太子出宮去了。文帝嘆道:「至愛莫如父子,尚且不肯為我吸瘡;鄧通愛我勝如吾子。」於是更加恩寵。

皇太子聞知此語,深恨鄧通吸瘡之事。後來文帝死了,太子即位,是為景帝。遂治鄧通之罪,說他吸瘡獻媚,壞亂錢法。籍其家產,閉於空室之中,絕其飲食,鄧通果然餓死。

所謂面相不如心相。假如上等貴相之人,也有做下虧心事,損了陰德,反不得好結果。又有犯著惡相的,卻因心地端正,肯積陰功,反禍為福。此是人定勝天,非相法之不靈也。

改命回天 裴度富貴

唐朝有個裴度,少年時,貧落未遇。有人相他縱理入口,也當餓死。後遊香山寺中,在井亭欄杆上拾得一條寶帶。裴度心想:「此乃他人遺失之物,我豈可損人利己,壞了心術?」於是坐而守之。

少頃司,只見有個婦人啼哭而來,說道:「老父陷獄,借得一條寶帶,要去贖罪。偶到寺中洗手燒香,遺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憐見還,全了老父之命。」

裴度馬上將寶帶交給婦人,婦人拜謝而去。他日,又遇了那相士。相士大驚道:「你的骨法全改,不是以前的餓死之相,得是不是積了陰德?」裴度說沒有。

相士云:「你再想一想,一定有救人的大德。」裴度於是說出還帶一節。相士說:「此乃大陰功,他日富貴兩全,那是一定的。」後來裴度果然進身及第,位至宰相,壽登耄耋。

其實兩個故事,可以說他們的命運,在「天」的安排來講都是一樣的,因為裴度得一念之善,成功改命;鄧通卻按照命運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這就是「人定勝天」的真意,提高心性,行善積德,而非什麼手法。

原文:當初,漢文帝朝中,有個寵臣,叫做鄧通。出則隨輦,寢則同榻,恩幸無比。其時有神相許負,相那鄧通之面,有縱理紋入口,「必當窮餓而死。」文帝聞之,怒曰:「富貴由我!誰人窮得鄧通?」遂將蜀道銅山賜之,使得自鑄錢。當時,鄧氏之錢,佈滿天下,其富敵國。

一日,文帝偶然生下個癰疽,膿血進流,疼痛難忍。鄧痛跪而吭之,文帝覺得爽快。便問道:「天下至愛者,何人?」鄧通答道:「莫如父子。」恰好皇太子入宮問疾,文帝也教他吭那癰疽。太了推辭道:「臣方食鮮膾,恐不宣近聖。」太子出宮去了。文帝嘆道:「至愛莫如父子,尚且不肯為我吭疽;鄧通愛我勝如吾子。」由是恩寵懼加。皇太子聞知此語,深恨鄧通吭疽之事。

後來文帝駕崩,太子即位,是為景帝。遂治鄧通之罪,說他吭疽獻媚,壞亂錢法。籍其家產,閉於空室之中,絕其飲食,鄧通果然餓死。

如今說唐朝有個裴度,少年時,貧落未遇。有人相他縱理入口,法當餓死。後遊香山寺中,於井亭欄杆上拾得一條寶帶。裴度自思:「此乃他人遺失之物,我豈可損人利己,壞了心術?」乃坐而守之。

少頃司,只見有個婦人啼哭而來,說道:「老父陷獄,借得一條寶帶,要去贖罪。偶到寺中盥手燒香,遺失在此。如有人拾取,可憐見還,全了老父之命。」裴度將一條寶帶,即時交付與婦人,婦人拜謝而去。他日,又遇了那相士。相士大驚道:「足下骨法全改,非複向曰餓革之相,得非有陰德乎?」裴度辭以沒有。相士云:「足下試自思之,必有拯溺救焚之事。」裴度乃言還帶一節。相士云:「此乃大陰功,他日富貴兩全,可預貿也。」後來裴度果然進身及第,位至宰相,壽登耄耋。正是:面相不如心準,為人須是缺陰功。假饒方寸難移相,餓革焉能享萬鍾?(出自《三言兩拍》)@#

責任編輯:洪偉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related article
  • (shown)過了一頓飯左右的時間,那表章又掉到地上,有紅筆在表章末尾寫上......
  • (shown)一天夜靜之時,道童在廟內走路,看見兩個鬼吏正在手持帳簿核算帳目......
  • (shown)就在他的姪孫要去任職的前一天,鄭浣將這個姪孫找來在家裡一起吃飯。吃的飯有蒸餅......
  • (shown)不一會兒,樓上烏雲密布電閃雷鳴,狂風挾雷鳴襲了過來......
  • 有一種美德叫拾金不昧,從古至今,拾金不昧者皆有福報,或是發家,或是後世子孫發達,或是高中,或是疾病去除。不信,看看清朝梁恭辰所著的《勸戒錄》中記述的幾個故事。
  • 清朝江蘇溧陽縣縣衙中,有一名掌管刑事訴訟的書吏,姓焦。他為人正直,常常為眾人排憂解難,因此為鄉人所尊敬。他鄰居家的兒子,年齡不到十八歲,但卻好勇鬥狠,焦某少不得為他調解事端,是故鄰家子對他十分感激。
  • 更多證據顯現,靈魂真的存在,擁有多世記憶!前世殘酷折磨囚犯,泰國醫院院長怎樣才能還清罪業?《未解之謎》
  • 害了人命,自然是要償還的,自古都是如此,即便陽間法律無法審判,上天也絕不饒過,無論時間長短。有的是當世遭索命,有的是隔世被索命,以下三個發生在清朝的神異故事就在告訴世人:無論何時害了人命都難逃報應的。
  • 古今中外,在劇火的大災難發生時,誰能讓「神出手」得到奇跡福祐呢? 本文這些真人實事給了我們參考的好指引! 而且我們可以看到,善有善報,可能是事後報,也可能是立即就報!報應不爽呀!
  • 清朝撰寫《勸戒錄》的梁恭辰的父親曾擔任江蘇布政使,與蘇州江鐵君是以詩文相交的朋友。江鐵君曾出家為僧,後又還俗,回歸儒學,不過他應該還是相信因果報應的。他曾講了這樣幾件離奇之事。
評論